【2015年度全国规划评优】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公塘社区公塘村庄建设规划
原标题:【2015年度全国规划评优】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公塘社区公塘村庄建设规划
“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村镇规划类)”获奖项目共计80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8项。经官方及获奖单位授权,我平台将陆续发布获奖项目成果,供大家学习交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方联系。
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公塘社区公塘村庄建设规划
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1:以改善空间环境为载体,乡村内生发展为导向的规划思路创新
➤ 2:盘活乡村“存量”规划的发展途径探索
➤ 3:乡村建设的“微改造”策略,保护本真原朴的乡村风貌
当前,在我国乡村规划建设热潮中,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独特的所谓“特色村庄”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随着我国乡村规划工作全面推进,占全国*大多数、资源禀赋一般的村庄将成为规划建设的主要对象,面对此类“普通村庄”,如何结合外部机遇及需求,透彻剖析属于“村庄”内在的本真特点,将乡村的特色优势有效转化为建设发展优势,探求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对我国乡村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南京市江宁区公塘村是当地政府和村民公认的十分普通的自然村,并未给予规划建设厚望。规划团队通过细致调研和深入分析认为,不能被动的将村庄理解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单元,而应主动寻求外部机遇,准确定位村庄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坐标,寻求适于该村特点的发展路径,由此,本规划重点进行了如下两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公塘处在江宁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在全区推进 “南京都市近郊全域旅游”的战略中,应该抓住以下优势和机遇:
重要的空间区位:公塘村处在全域休闲旅游发展的江宁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的核心区,周边各种主题性景区和旅游区逐步形成了旅游聚集区。
便捷的旅游路径:公塘村是江宁区绿道沿线的一个节点型村庄,并与联通南京市区道路的银杏湖大道无缝衔接;
一墙之隔的景区:紧邻村庄东侧的银杏湖生态运动旅游区,即将建成年游客量为500万的青少年娱乐公园并于次年开业运营,为周边带来巨大的消费人群。
由此,锁定区位优势带来大量游客的外溢消费需求,即为乡村发展对接的重点;
通常看来,公塘村具有苏南地区上世纪90年代乡镇快速发展时期新建村庄的典型特征,既无民居特色建筑,也无地域村庄典型风貌,瓷砖水泥二层楼,具有典型的平庸性。规划重新审视和评价乡村作为区别与城市和景区的村落特征,认为该村长期被忽视的一般资源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潜在发展价值和意义:
▣闲置低效利用的村小学和大队公社部,沉淀了江宁县的公社历史时期的片段;
▣废弃关闭的村办厂房,是该村1990 年代苏南村办企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样本,更是当前乡村发展宝贵的集体资产;
▣日益凋敝的“乡村集市街”,是广大村民的集体记忆和童年生活的重要载体;抛荒的大量农田和闲置地,曾经是村民维持生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空间;
▣村庄内零散分布的废弃空间,曾是邻里活动和服务生产的重要场所。
这些资源在新的发展机遇下需重新评估和创意利用,参照周边逐渐形成的以青少年娱乐为主题的旅游态势,我们联想到,公塘村的过往也是一代人的年青记忆,那些公社时期的点滴仍然留在村庄的角落里,需要重新唤起,有感于此,规划确立以公社生活乡村童趣活动体验为发展主线。
区别于银杏湖等以机械化设施、科技化手段、人工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主题性景区,公塘村突出的是那些自然的、温馨的、质朴的、具有历史质感的童年乐趣,对于那些60、70年代的家长们能激起对童年的珍贵回忆,对子女则是体验和认知长辈过往的体验教育。与周边景区化旅游错位发展、并丰富旅游类型;形成在一般乡村规划基础上的休闲旅游特色发展路径。围绕这一思路主线,展开具有公塘村特色的规划设计工作。
规划在完成一般示范村规划要求的内容上,结合特色发展主题和内容,重点强调了以下两个方面:
1、对乡村既有资源“变废为宝”的系列策划与创意设计
植入“流年往事——追忆当年村集体生活的点滴”为脉络,对现状废弃的小学、厂房、集市街、农田等进行建筑和环境改造,恢复乡村的公共文化生活、生产、娱乐活动场所与场景,包括公社大食堂、小人书屋、童年动画电视广播站、童年乡村教室、村露天电影放映室、跳房子等童年游戏场所、老课本展示馆,乡村老集市,沿街小铺恢复即将消失的生活与生产服务业态(农资站、理发店、榨油坊),并植入现代乡村生活的服务功能。
2、尊重村民意愿,“多选项”规划;梳理乡村肌理,“微改造”设计。
通过村民意愿深度访谈,梳理村民*为关心的议题,整理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设施配套、村口形象、邻里中心、庭院与门户、经济林果、生态环境和文化提升等十个方面,提供多元化的规划方案,满足村民多元需求。环境建设建议微改造,“多做减法”对建设不合理、影响公共利益、破坏生态的空间进行重点整治;坚持保留村庄的地形地貌、水体、动植物等原有的生态资源,梳理场地和建筑,对破损建筑危房进行更新设计。新植入的“绿化”,建议选择性的进行生产化的菜园、庭院花木、果木种植。
1、以改善空间环境为载体,乡村内生发展为导向的规划思路创新
规划首先跳出乡村看乡村, 充分解读江宁区作为南京市近郊休闲旅游和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 通过对周边交通、产业空间、项目发展等综合分析,明确公塘村的发展应以填补休闲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由此充分挖掘村内资源的潜在价值,将废弃的小学、工厂、集市街、农田等赋予新的价值和形象,直接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寻求以内生增长为导向的发展之路。
2、盘活乡村“存量”规划的发展途径探索
突出对乡村既有资源“变废为宝”的系列策划与创意设计,对当前乡村“存量”规划的路径探索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小学:植入“流年往事——集体追忆当年的点点滴滴”为主题,增加滚铁环等乡村活动场所,增设童年教室、老课本等展示空间,重寻儿时的美好回忆。
厂房:对破旧的厂房进行整修,改造为村民大食堂和服务中心,恢复公社食堂的感觉。
集市街:恢复集市街上与乡村息息相关的业态,包括理发馆、供销社、油坊、粮油站等等。
农田:对荒弃的农田进行整理,将土地集中流转,建立家庭农场,尝试一产与三产相结合,引入特色化种植和观光活动,发展休闲农业。
围墙:围绕主题,将村庄入口破旧的围墙改造为体现乡村公社时期童趣运动文化的涂鸦墙,将消极空间改造为有意义文化活动空间。
3、乡村建设的“微改造”策略,保护本真原朴的乡村风貌
深刻意识到当前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 “大拆大建”和“千村一面”的问题。深刻理解乡村自身的发展逻辑。关注对乡村环境系统梳理和细节优化,先做减法,清理废弃场地及构筑物,见缝插针增补便于村民生产生活的设施与场所;保留村庄的地形地貌、水体、植物等既有的资源格局。如将村内十一个被废弃污染的水塘通过清淤、净化、水岸生态及安全处理,种植当地常见的水生花卉和蔬菜,既可成为菜园,也丰富了环境景观,深受居民欢迎。公塘村虽资质平淡,但通过一系列创意改造,建成效果好、发展重点明确,建设成本低,规划思路与方法可推广、可借鉴。
规划于2013年5月启动编制,2014年2月通过审查会议,2014年6月正式竣工。通过持续的规划指引和务实的建设运营,公塘村从江宁普通一村蜕变为区域知名,有主题、有趣味、有发展的活力村庄,激发了村庄的文化自信、经济自强、发展自主的能力和热情。
通过规划建设,完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特别是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问题得到系统化的规划和建设,优化完善了进村道路和停车空间,过量的水泥硬质地面得到了优化和软化,村内大量垃圾水塘得到生态化治理,增设了村民邻里活动空间……等等获得村民的认可和赞许;特别恢复和整理出“集体”交往活动空间、丰富文化活动场所,恢复乡村记忆,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2、建成具有文化内涵、童趣特色的知名村庄、活力村庄
通过村庄东、西入口形象主题性改造规划, 恢复和创意性设计公社生活的系列典型情境,策划对应的主题活动。在完善村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基础上,丰富村庄“集体生活”的公共空间和活动内容,并可兼容服务游客之用。如“公塘乡集市”、“童趣涂鸦墙”、“同学会”主题教室、公塘公社食堂等。
将废弃的厂房、学校、农地等有效利用和转化,改善了空间品质、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创造了增加收益的价值空间:
公塘村与文创公司的签约,利用改造后的小学办公室,建立江宁区民间技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基地,引入当地民间画家成立烙画创作室,以当地乡村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展示与定制销售,并成为当地中小学课外文化素质教育的基地,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将村内厂房改造为具有年代感的公社食堂,交由本村村民承租运营,村庄闲置劳力提供服务,开展公社文化体验式旅游餐饮服务。
村庄西侧的大片抛荒农田通过集体整合,有地村民入股,整体交由农业大户生产运营,成立特色农场,恢复了生产,增加了农地收益。
整治和恢复公塘乡集市,形成乡村区域性的农资农技服务点、生活便利服务交流中心、手工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交流交易市场等,并以独特的人文特色成为游客观光体验地。
张 川、吴海琴、颜五一、叶一翰、卞 忠、赵 磊、胡传宏、程娟
规划资料与分析全面,规划思路与方案科学清晰,重点强调了对村镇既有资源“变废为宝”的系列规划设计,尊重村民意愿,体现乡村肌理,采用微改造设计,语言表达相对恰当,成果质量相对完善。
我们长期对村镇领域的有识之士进行有奖征稿,并真诚期待与业内各方更紧密地合作宣传,更多信息可在关注公众号后点击下方底菜单“独家栏目”选择“线上平台”,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
《小城镇建设》杂志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会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