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策】矿坑里长出水稻小麦南京3年土地整治新增耕地68万亩
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记者23日在南京市六合区团结砂矿了解到,通过生态治理,这里去年首批水稻亩产达到900斤,刚结束的夏粮收割小麦亩产750斤。当天,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南京市网信办共同组织“全国土地日”开放日活动,紧扣“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主题,带着网友走进乡村,了解南京耕地保护与土地综合利用。
团结砂矿生态修复项目位于六合区龙袍街道团结社区,原为露天开采砂砾石矿山,2010年被叫停后,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现场。2019年,南京市启动长江经济带10公里范围废弃露采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团结砂矿在修复过程中,通过填平废弃矿坑,曾经的矿坑摇身一变,成为田畴绵延的优质耕地,复垦耕地500亩,是南京市矿山生态修复与工矿废弃地复垦面积单体*大的项目,入选江苏省首届*美生态修复案例。
复垦后的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网友们探访现场时,夏粮小麦已收割完毕,产量达到750斤/亩。南京市规划资源局六合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耕种或土地流转,能为周边生产组村民年增收约280元/人,直接惠及村民约2500人。
2019-2021年,南京全面完成长江沿线万平方米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恢复了绿水青山;探索开展了南京园博园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型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约2300亩,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各类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4533.53公顷,约6.8万亩。
近年来,南京市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举措强化土地管控。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加大土地违法处罚力度。深入开展耕地“非农化”行为排查整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年均发放耕地保护补贴约8亿元,惠及50余万户农民。
记者从南京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保护耕地的同时,该市大力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鼓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印发“十四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意见(试行)》,2019-2021年,南京市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033公顷、处置闲置土地647公顷,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723.18公顷。
南京市六合区垠坤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前身为某闲置企业,因自身原因,导致其100亩工业用地长期荒废,区政府协商后,收回了该公司的土地使用权,重新出让。目前已竣工交付,引入优质企业50余家,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预计今年完成生产值不低于10亿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文/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