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产业研究院南京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地图

admin8个月前 (10-01)南京产业信息6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产业研究院 南京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地图

  南京市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迈出新的步伐。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革命等新机遇,南京市紧紧依托“4+4+1”主导产业体系,强化产业地标打造,在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4大先进制造业领域持续发力。

  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南京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卓有成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聚焦南京市先进制造业整体发展情况,垠坤产业研究院对南京市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开发区/园区、重大项目、高校及科研院所等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整理并制定先进制造业产业地图,全面摸底南京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旨在更好地引导先进制造业合理布局,助力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

  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0亿元,全国第11个突破万亿规模的城市、东部地区GDP过万亿元城市和全省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国前列。

  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2019年,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4大先进制造业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00亿元,同比增长7%;增加值2179.90亿元、增长9.9%,占规上工业比重70.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创新名城效应加速释放。2019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中,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位于全国第7、江苏省第1。主要体现在:独角兽企业11家,占全国5.5%,位于全国第5、江苏省第1;瞪羚企业保持迸发势头,近4年年均增长率54.48%;上市企业109家,其中新增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4;高新技术企业468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685家;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新型研发机构达到31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9.08件,保持全省*一、跻身全国前列;高校及科研院所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加速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南京市占据8所全国百强高校,位列全国第3,仅次于北京、上海。

  项目招引卓有成效。“招商突破年”首战告捷,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55个;外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制造业占比不断提升: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40.3%,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557家,比上年增长26.9%。

  南京市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信息通信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目标到2020年,全市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其中:新型显示产业达到2500亿元左右,集成电路产业达到1000亿元左右,信息通信产业突破1500亿元。

  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江北新区、栖霞区、江宁区、雨花台区及主城区等地。江北新区集中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重点打造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代表企业有台积电、群志光电、利亚德光电;栖霞区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规模在全市领先地位,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 443.42 亿元,同比增长11.41%,代表企业有中电熊猫、鸿富夏、乐金显示、夏普电子、瀚宇彩欣科技;雨花台区是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中心。软件谷作为全国“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重点围绕信息通信产业,2019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同比增长16.1%,占全市比重达35%,已集聚各类软件企业超2400家:独角兽及培育独角兽企业20家,上市企业7家,世界500强及世界软件百强企业15家,中国软件百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及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30家。代表企业包括以华为、中兴、三星、亚信等为龙头的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产业集群,以富士通南大、江苏润和等为引领的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产业集群;以满运软件、欧飞等为支柱的互联网产业集群;以亿嘉和、中科创达、维沃、华捷艾米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江宁区重点集中在信息通信产业,形成了以华脉科技、金智科技、普天通信、爱立信、西门子、菲尼克斯、群志光电、吉宝通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作为“新产业”中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南京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四新”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我市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800亿元。目前,南京市汽车产业企业超过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家,已经形成以南汽、南维柯、上汽大众南京分公司、长安马自达、南京金龙、南京比亚迪等整车、专用车生产企业为代表,以东华、博世、LG化学、南京国轩、塔菲尔、南京越博、南京协众等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链。汽车全产业链齐头并进,给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新产业”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能源汽车已形成四大制造集聚区,产量位居全省*一。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2019年实现产值500亿元,整车产量超7万辆,产量居全省*一。全市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市级22家,为南京市汽车技术领域攻关提供坚实基础。产业布局方面,已初步形成江北新区、溧水区、江宁区、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大产业基地,并以四大产业制造基地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延伸:江宁区集聚了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一批整车企业,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全,技术装备较为先进;溧水区以南京长安、南京金龙等整车企业为龙头,侧重发展小排量微型汽车及新能源纯电动客车;江北新区以南汽江北新区工厂为核心,加快节能环保和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步伐;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乐金化学、知行电动等动力电池企业为依托,不断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同时南京市汽车物流与相关服务行业主要集中在外秦淮河流域经绕城公路到江北一带,形成了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一带四基地”汽车产业布局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方兴未艾,智能网联大潮涌起。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集聚了多伦科技、隼眼电子、吾智智能、地平线、栎树交通、浩鲸云计算、开沃汽车、智行未来、T3出行等一批重点企业,产品及服务包括人工智能芯片、毫米波雷达、无线通信、决策控制系统、大数据平台、智能驾培、行业标准制定等各个方面。产业布局方面,重点以白下高新区为中心,打造省级车联网先导区,依托托莱斯信息、中电科五十五所等重点企业,不断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积极探索可行的商业化应用模式,研究形成完整的城市及车联网及智能交通服务解决方案。未来将重点围绕车载计算芯片、车载软件算法、高精度定位与地图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攻关,加大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整车线形控制、智能驾驶系统等车辆传感器及执行系统产业的培育,加快RUS路侧单元、OBU车载单元、交互式信号系统等关键通信设备与5G技术的融合。

  南京市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历史性机遇,以面向未来、定位全球的视野,进一步找准切口、突出特色、放大优势,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和发展,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创新策源高地、产业装备高地。目前,高端智能装备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等3大细分行业,其中轨道交通产业的整车集成、牵引逆变、高效制动以及安全门系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伺服驱动、系统控制技术等均已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地位。

  产业布局方面,全市高端装备生产及配套企业主要在江宁区、江北新区和主城区三大制造基地。江宁区集聚了埃斯顿、国电南瑞、西门子数控等一批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业;江北新区自成立以来,智能制造先进企业加快集聚,卫星应用、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近三年产值年均增幅超20%,代表企业有中车集团、雷尔伟、南京登峰;主城区(鼓楼、建邺)则集聚了苏美达、康力电梯、金陵船厂等优质企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及船舶等零部件、发电设备、电梯等产品。

  生物医药产业,南京市初步形成了“一谷三园”产业布局,研发能力全国领先,规模实力稳步提升,2017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营业收入540亿元,同比增长12%。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重点围绕江北新区、栖霞区、高淳区等进行布局,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药研发、医疗器械,代表企业有:基蛋生物、药石科技、世和基因、南微医学、健友生化、圣和药业、正大天晴、中邦制药、特丰药业。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六合经开区、高淳高新区,但龙头企业则重点布局在江宁区,产业集聚度较低。六合区节能环保类企业总量超250家,形成了以蓝深集团、科盛环保、赛莱默(南京)有限公司、布鲁克林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为节能环保产业腾飞积蓄了强大动能;南京国河环境研究院、南京博域环保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推动该区节能环保领域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帮助节能环保类企业在制定技术方案前,进行相关的技术检测,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更好发展。高淳区围绕节能环保材料、节能环保设备、再制造设备等方面,提升产业能级、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复合材料、高效陶瓷换热设备、尾气三元催化设备,大力发展大气治理、污水处理、节能减排等节能环保设备,代表企业有江南环保。

  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六合区、溧水区等地,缺乏产业集聚度。六合区重点发展以粘胶纤维和电子信息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溧水区以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东屏镇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初步形成了特种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工程塑料材料、光电材料、新型膜材料、磁性材料等六大特色集群,代表企业云海金属。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anjing.021cf.cn/index.php/post/1922.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零售业动态2020年第16期

中国零售业动态2020年第16期

  1、电商企业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增长活跃用户劲增   京东集团2020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显示,京东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净收入2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增长至4.174亿,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0%;2020年上半年,京东零售业务共营收3310.6亿元,同比增长27%。   阿里巴巴2021财年*一财季财报...

中国高铁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中国高铁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国高铁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从各地区高铁线路数量对比来看,亚太地区高铁线年亚太地区高铁线条,排第二的是欧洲地区,高铁线条。其次是中东、北美与非洲地区,高铁线年全球运营的高铁线路数量情况   高铁营运里程方面,截止到2020年我国...

中国(南京)智谷:抢抓机遇加速奔跑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中国(南京)智谷:抢抓机遇加速奔跑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21世纪*具溢出效应的产业,在栖霞,一个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正迅速崛起。   2018年,栖霞行政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联合规划建设中国(南京)智谷,在70平方公里范围内高标准推进智谷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2019年起,中国(南京)智谷建设摁下“快进键”,每年引进企业数量、产业产值规模实现了20%左右的稳步增长。...

中国(南京)软件谷规划公示未来有5条轨道线经过

中国(南京)软件谷规划公示未来有5条轨道线经过

  南京将重点打造中国(南京)软件谷,提升南京软件产业的集聚能力。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中国(南京)软件谷东、西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征询公众意见。软件谷东片将以南站周边为中心,建设中国软件产业基地,西片作为软件谷升级跨越区,将增加配套,规划3所初中,4所小学。未来中国(南京)软件谷有5条轨道线经过,建设同时,雨花台古墓葬群区等4片区域将重点保护。   东至卡子门)大...

中國網地産

中國網地産

  11月24日,招商局置地發佈公告稱,于2020年11月23日,招商南京(公司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與四川貴達、江蘇保利、武漢三型及南京新希望訂立合作協議,以透過南京錦華置業有限公司開發2020G15地塊。   6月16日晚間,招商局置地發佈公告稱,公司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招商南京與南京鏵得及項目公司訂立合作協議,以透過項目公司開發秦淮地塊。   截至2019年1月4日...

中外对比:百强仓企短租仓库该如何布局?

中外对比:百强仓企短租仓库该如何布局?

  原标题:中外对比:百强仓企短租仓库该如何布局?   中外对比:百强仓企短租仓库该如何布局?   目前,租赁产业链条蕴藏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了仓企的强势布局。其中,短租仓库的布局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租金水平及出租率,良好城市选择及区域选址是优秀短租仓库企业运营的必要因素。对于竞相布局的百强仓企来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布局路径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01、国外短...

中广置业:重温校园时代!百余名员工走进南工院

中广置业:重温校园时代!百余名员工走进南工院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即将奔赴考场,在高考来临的时段,中广置业100余名员工在公司的组织下从新回到校园,在南工院接受了一堂房产经纪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的。   南工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林杰教授为现场的中广人******的讲授了南京房产经纪行业现状,如:市场占有率不断向品牌经纪公司靠拢,品牌经纪公司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11.27%已经迅速发展到2011年的38...

中欧分享-中国知名的46个装配式建筑

中欧分享-中国知名的46个装配式建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欧 分享-中国知名的46个装配式建筑   位于中国太湖南岸。高101.2m,宽116m,地上23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主要用途为酒店。该酒店工程以其指环型的造型作为南太湖沿岸的标志性工程,而连廊钢结构部分更是其画龙点睛之笔,也是钢结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