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934文化产业园成“网红打卡地”
北京人艺《茶馆》上演70周年纪念版
礼乐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八)|礼,要守中
7名硕士研究生今秋入读天津大学“非遗学科”
思想者|郝景芳:直面社会,做一个创造者
蒋胜男: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多措并举遏制网络盗版
潘鲁生委员:建设“民族手艺档案馆”
7名硕士研究生今秋入读天津大学“非遗学科”
讲好人民共享的文保故事(新语)
古老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川渝将多领域携手保护石窟寺文物
现代“医疗”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西安展出
深刻认识古籍事业发展的意义和机遇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实为多功能“镜屏”
河北承德:普乐寺进行预防性保护修缮施工
南京1934文化产业园成“网红打卡地”
发布时间:2022-06-13 17:04:11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责任编辑:苏向东
这里有“开往未来”的时光列车,有“变废为宝”的变形金刚,有红窗青瓦的古老洋房,还有诉说金陵文化的名人长廊……曾经被人们遗忘的一片角落,如今已成为巾帼创业基地、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以及亚洲微电影基地、南京市工业旅游区,成了不少人向往的“网红打卡点”。这里就是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中国化工的摇篮”——1934文化产业园区。
南京1934文化产业园是全国首批工业遗址“永利铔厂”旧址,也是未来江北新区发展的重要转型区。永利铔厂由民族企业家范旭东先生于1934年创立,被称为“远东*一大厂”,是中国的*一袋化肥、*一台高压容器等诞生地。自2018年起,这片16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始探索工业文明转型与发展之路,过去的老工业基地也逐渐演变为文化创意园区。
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江北新区目前首个老工业基地打造转型而来的文化产业园,我们以‘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的方式为产业定位,以70%的文化产业辅以30%的商业为产业分布,以民族企业家范旭东爱国主义精神和工业文明传承为主线,以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际研学旅游基地和工业文化旅游区为目标,实现由制造业向服务、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转型。”
文化产业园的整体分布是园中园结构,除了主体的工业影视产业园,还有文创园、双碳园、广告园、科技园、直播园、商业配套等业态。整个园区分为四大主题功能区——综合服务区、工业文化体验区、工业遗存展示区、科普文化体验区,并打造了十大网红打卡点。
走进园区大门,便可以看到道路两侧的工业文明长廊,它讲述着大厂的“前世今生”和“工业记忆”。1934年,“中国民族化工业之父”范旭东先生和化工专家侯德榜带领永利团队,在大厂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一段中国化工史上的******篇章。他们创立的永利铔厂,开启了中国化学工业的新纪元,并带动了六合卸甲甸一带的发展,“大厂”这个地名也是因“远东*一大厂”的名号而沿用至今。放眼望去,这短短70米的廊道,在参天梧桐的掩映下,让人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每一段文字、每一幅照片,都在诉说着脚下这片土地曾经的历史。
废旧的仪表、损坏的齿轮、生锈的管道,这些被时代淘汰下来的机器零部件,在此处获得了新的生命。废旧金属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工业文化内涵再次得到延续。在工业文化体验区,一个用上千个废弃零件、轮胎等组合而成的大型“变形金刚”引人瞩目,它是产业园设计团队回收利用废弃工业品,再经过改装、重组、加工和出新制作而来。这个重生的“变形金刚”也成为1934文化产业园的另一张名片。
不远处是1934号时光列车,它代表着1934文化产业园的形象和美好愿景——“从心出发,开往未来”。这里也是许多著名影视作品的取景地,例如《我不是药神》《少年班》《人民的财产》等。对面是互邦影视基地,游客可以现场体验电影诞生的全过程。道路两侧高高的梧桐树,一到夏天全是郁郁葱葱的景象,如电影一般有画面感。值得一提的是,《我不是药神》*后的场景就是在两侧都是梧桐树的西厂门拍摄完成。“我们汇聚一切与影视文化相关的产业,并打造灵动而充满人文气息的空间。我们的初衷便是打破影视文化发展的边界,努力成为在国内极具代表性的影视文化全周期产业平台聚集地,为影视文化产业带来全新的驱动模式。”园区负责人说道。
1934历史文化街区留有不少上世纪的深刻印记。这里有南京市文保单位——永利铔厂时期建造的36幢小洋房。斑驳的墙面,古老的楼房,如今依然保存完好。“我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性开发利用这片工业遗存,现在已有不少被改造成了小有格调的咖啡馆和茶餐厅。还有1934科普博物馆、古董博物馆、87年的内燃机车、卧铺绿皮车、健身步道等,不仅有网红街道的小清新气质,还夹杂着几分工业小镇独特的历史感。”街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庞然耸立着的钢铁熔炉和大烟囱,构成了这片长江边上土地的小镇文明,也构成了一代代大厂人的童年记忆。
“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未来,我们将不断努力,打造一个不一样的1934文化产业园,让游客体验到独具魅力的文化之旅。”园区负责人说道。
延庆奥园打造四季文旅胜地 生态仍是冬奥城底色
南京1934文化产业园成“网红打卡地”
礼乐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八)|礼,要守中
2022 年“我是期刊领读者”主题诵读活动启动
打捞中华文明长河中的璀璨“珍珠”——记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天彤
纪念冼星海诞辰117周年 原创歌剧《星海星海》将盛大首演
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去世 范曾发文悼念:先生平生业绩永彰光辉
7名硕士研究生今秋入读天津大学“非遗学科”
中国西北古民居在修旧如旧中焕发生机
讲好人民共享的文保故事(新语)
川渝将多领域携手保护石窟寺文物
多地文博机构联手高校成立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
3000年前古蜀人,为何摧毁器物再掩埋?
古老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现代“医疗”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西安展出
福建的第15个国际档案日:守“根”·渡海·逐梦
王旭东:研究阐释故宫世界文化遗产 传承博大璀璨的中华文明
向戏剧致敬 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上演
让水下封存的历史重见天日 发展中的中国水下考古
我国十年推进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
2000万古瓷片“china”基因传递“China”文明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一
国家图书馆上线发布“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专题数据库
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纪录片发布
这些古老的“国宝”,有了颗年轻的“心”
是谁?为云冈石窟留住“花样年华”
2021中国音乐人报告:音乐人整体收入持续增长
十周年!《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发布
《沈阳解放档案汇编》等国家重点档案课题成果发布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实为多功能“镜屏”
上海宝山“一墙美术馆”再推全新展览
粤剧名家曾小敏当选新一届广东省戏剧家协会*
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 揭秘老剧院的内部精神和原则
河北承德:普乐寺进行预防性保护修缮施工
影视光影照亮文明沃野(深观察)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启动
浙江杭州启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浙江“上新”24小时博物馆 期盼有更多文化“夜景”闪亮
经典阵容回归北京人艺 《茶馆》上演70周年纪念版
山西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
重回京城剧院,让戏剧生活化成新时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