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与展望

admin8个月前 (10-01)南京产业信息8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与展望

  紧跟人工智能产业商业模式变化,瞄准人工智能产业领先企业, 积极引入并壮大本地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举办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评选活动, 打造活动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以中国(南京)智谷为牵头单位, 定期开展全市各级园区的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培训,提高招商人员、企业服务人员的产业知识水平和敏感度。

  发布时间:2022-06-10 16:12来源:数字经济杂志作者:刘梦冉

  在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浪潮中,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稳步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载体建设亮点频现、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与智能电网、脑科学产业叠加发力,基础研究扎实的发展特点。当前,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存在产业链结构尚有短板、产业规模占比尚低两个短板,且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影响着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发挥。面向未来,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底层创新和前沿创新加速发展。

  2019 年,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相关

  产品和服务收入约 80 亿元,排名进入全国前十,其中,中国(南京)智谷集聚人工智能企业 240 余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 700 多亿元。根据《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2020 年, 南京市培育人工智能核心领域领军型企业 30 家,集聚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 300 家, 全市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和服务等核心产业规模突破 1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 1000 亿元。到 2025 年, 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5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 5000 亿元。

  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和应用示范层” 全覆盖格局,并且在智能传感器、芯片、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一定领先优势。南京市培

  育了国电南瑞、地平线、亿嘉和等一批优质企业,引进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字节跳动等一批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突出的企业。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南京市涌现出硅基智能的 AI 智慧回访平台、云问网络的疫情防控问询服务机器人、小视科技的疫情智能防控管理平台等优秀产品服务。58 件产品被推荐到由工信部指导建设的全国人工智能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平台,产品数量在全国城市排名第 2 位。

  南京市正在构建串联人才培养、基础资源数据库、技术标准认定、协同研发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人工智能载体。中国(南京)智谷原始创新优势凸显,拥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28 家,汇聚了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高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21 家,创新资源富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南京) 中心落户江北新区,储备了多组学数据、循证医学知识以及真实世界数据等强大的数据资源。腾讯大数据中心落户江宁开发区, 作为腾讯华东乃至全国*大的数据中心,填补产业发展算力不足。

  南京市连续多年出台文件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7 年 12 月底,南京市《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2025 年将南京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城市。2018 年,南京市出台《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18 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2019 年 6 月,《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 2025 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为全省*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叠加发力。智能电网产业以应用牵引反哺技术创新,与人工智能领域密切相关, 已经成为南京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链之一。根据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数据,AI 领域 TOP10 专利权人中,国家电网位居第四位,其直属单位南瑞集团在智能感知、边缘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应用已取得一定成绩, 与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成合力。此外,南京市积极布局脑科学产业,以技术创新驱动未来产业发展, 为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基础研发成果转化的想象空间。

  二是基础研究扎实。南京市人才投入、科教资源位于全国前列。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2018》显示,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均入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投入量前 20。

  此外,中国科学院系统作为主要人才投入机构,已在南京落地四家单位。根据《2020 中国智能城市指数》,南京市研究排名第三,超过杭州、上海。2021 年 7 月,科技部复函支持南京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也为智力密集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丰沃的创新土壤。

  与此同时,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劣势方面。

  一是产业链结构尚有短板。与合肥相比,企业所处产业链节点优势不够突出, 与上海相比,产业链布局又不够全面。悉尼大学《2020 中国智能城市指数》企业维度排名也显示, 南京市还未形成大规模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企业招引尚有较大空间。

  二是产业规模占比尚低。根据深圳市人工智能协会《2021 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20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3251 亿元,同期南京市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和服务等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 亿元,占比仅约 3.08%,核心产业不具有规模优势。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备某些共性特点, 这些特点也影响着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发挥。例如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可能导致产业创新停留在调调参数、打打标签的浅显层面, 甚至引发劣币驱逐良币。

  AI Lab 的发展低潮从一个侧面说明, 市场主体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一方面可能带来以商业模式驱动的技术创新,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目光短视、急功近利,从而浪费大量人力、资金投入,损害创新环境。除此以外,我国人工智能学习框架依赖于国外开源、芯片制造与设计能力不匹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扶持力度薄弱等问题, 直接影响了产业创新水平和收益。

  趋势一:以算法芯片为代表的底层创新和以脑科学为代表的前沿创新加速发展

  南京市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发领域。《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 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算法芯片、处理框架等技术。《市政府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传感芯片、系统集成等关键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依托智能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AI+”领域专用设施等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建设先进工艺晶圆制造、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制造基地” 等信创产业布局机遇,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有望迎来基础研发的爆发式增长期。

  同时,“江苏大脑计划”启动后,一系列脑科学研究在南京蓬勃兴起。2019 年 1 月,江北新区率先开展脑科学研究, 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2019 年 7 月, 欧洲蓝脑计划 (Blue Brain Project) 和东南大学在南京签署合作协议, 基于神经元形态学研究和脑模拟实现全脑重建,为类脑智能提供基础;2020 年 12 月,南京脑观象台正式揭牌, 为重大项目研发提供公共技术服务;2021 年,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中心落地,致力于开展汉语言脑功能解码研究。可以预见,脑科学前沿创新将保持稳步发展,有望塑造细分领域引领优势。

  趋势二: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场景牵引力不断增强

  南京都市圈具有优良的工业基础,加之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在工厂智能化替代和养老服务方面市场前景广阔。

  一是南京都市圈传统材料、能源、家电、装备工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车间工厂、产业园区的数据资源亟待挖掘, 小微企业信息化任重道远。同时,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以及沿江产业绿色转型要求,在上述背景中,各地积极探索可持续、高质量的智能制造发展模式,而人工智能推动的下一代工业机器人正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根据南京市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市工业机器人 2020 年产量 10005 套,同比增长39%,增速是同期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的两倍。2021 年,南京市举办首届中国力触觉技术与应用会议, 赋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可以预见,伴随着工业机器人泛在互联、云端融合、智能服务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生产场景将大力推动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不断进化。

  二是南京都市圈拥有 6.6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500 万常住人口(2019 年末数据),除南京外,各地 65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接近或超过 15%,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对日常生活辅助和陪伴、随叫随到的医疗需求突出,养老服务市场广阔,“银发经济”呈现上扬发展态势。2021 年 6 月, 中国( 南京) 智谷发布 20 款“AI+ 生物医药”产品,

  来源: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站

  签约 8 个生物医药类合作项目,致力于将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应用于医药研发。可以预见,在人口结构转变的大背景中,都市圈绿色食品、文旅康养、生物医药产业都将与“AI+”紧密结合, 共同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

  趋势三:“专精特新”型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簇团涌现

  一个现象是,南京市软件企业数量众多,虽然长期存在缺少龙头企业的问题,仍然创造了 2020 年全国副省级中心城市软件业务收入第二名的成绩。而根据《2018 年南京市、各板块及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指数研究报告》, 南京市双创指数由 2015 年的 69.50 稳步增长至2018 年的 163.38。这些事实表明,南京市的产业发展环境适宜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2019 年, 中国( 南京) 智谷人工智能企业达到 240 家,新引进重点项目 42 个,同比增长 21%。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 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精诊科技、燧坤智能两家企业推出新冠肺炎诊疗、冠状病毒筛选人工智能平台和技术, 并应用于多家临床机构、科研院所和生物医药企业。初创企业栖木智能的物流机器人承担了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院内高风险场景下的无人化物资配送工作。目前,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初创企业集聚态势凸显,产业链格局仍在孕育,216 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企业家提供支持。可以预见,以“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为方向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将加速孵化落地。

  建议一:构建领先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加快建设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加强中小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聚焦“一带两极”人工智能战略布局区域,加快数字化车间、智慧诊疗、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落地。启动编制区域性人工智能标准规范,促进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评价推荐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规范化应用。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保证重点领域财政投入的合理性和可预期性。统筹落实国家、省级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举措,激发科研人员、企业主体双创活力。

  建议二:瞄准基础研究方向开展协同创新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理念的迭代演进规律,召开专门性国际专家研讨会, 起草相关研究报告。面向社会征集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向建议,围绕技术影响力、可行性、应用前景等方面形成相关建议报告。以专家、社会意见建议为参考,

  区分基础研究领域细分赛道,争取国家项目落地,与上海、合肥等地形成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协同创新局面。建立支持人工智能研究的大数据体系, 培育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 促进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流动。培育跨区域创新联合体, 建立以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为“出题人” 的多层次产学研赋能机制, 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建议三:瞄准高价值、高成长性企业大力招引

  紧跟人工智能产业商业模式变化,瞄准人工智能产业领先企业, 积极引入并壮大本地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举办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评选活动, 打造活动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以中国(南京)智谷为牵头单位, 定期开展全市各级园区的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培训,提高招商人员、企业服务人员的产业知识水平和敏感度。 借鉴美国 Y Combinator 的发展模式,发展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加速器, 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流的建筑空间、公共技术服务、人才激励服务支撑,转化本地领军型企业。(文︱刘梦冉 赛迪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高级咨询师)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与展望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与展望

  【快评】找准人工智能产业着力点的几点建议

  2019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会议举行

  马化腾: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未来10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极大政策利好

  赛迪发布《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2年)》

  集中发展智能制造 康佳集团高质量发展大步走

  合合信息加入元脑生态 携手浪潮信息推动金融AI应用创新

  方太集成烹饪中心新品玥影耀目上市,前瞻引领未来高端厨房新趋势

  迁新址,谱新篇!秒象科技以装配式装修打造办公空间标杆解决方案

  作为业界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详细]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anjing.021cf.cn/index.php/post/4048.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南京工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南京工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南京工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已公布,接下来,各位考研考生需要全心全力准备复试调剂事项。决胜考研,关键在于抓住复试和调剂,领取2022考研复试精编版资料查询2022考研调剂   南京工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为切实做好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南京工业大学2022考研复试分数线已公布!

南京工业大学2022考研复试分数线已公布!

  4.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在全国统考命题科目中,英语一、英语二可视为相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可视为相同)。   5.对申请我校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按照初试成绩择优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   (三)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

南京工业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工作安排

南京工业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工作安排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南京工业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工作安排   衷心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我校将继续通过线上线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工作,现诚邀各用人单位来我校选聘英才!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

南京工业大学2024年在江苏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南京工业大学2024年在江苏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南京工业大学2024年在江苏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   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铁道工程  ...

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多少?进入50强!创业型大学更进一步!

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多少?进入50强!创业型大学更进一步!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多少?进入50强!创业型大学更进一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毕竟,只有学好数理化的基础知识,大家才有在更多领域发展的可能。这句话,依旧应用于当前的学科体系中。   工科凭借其热门专业、较好的就业前景备受各方关注。...

南京工业大学夺冠!

南京工业大学夺冠!

  昨天(5月21日),2022-2023南京市大学生篮球联赛(以下简称NUBA联赛)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行健体育馆落下帷幕。   经过两个大场的鏖战,*终南京工业大学以大比分2:0战胜南京大学,夺得首届NUBA联赛冠军。   南京工业大学24号球员邵英堤获评总决赛FMVP。   南京工业大学陆宏凯教练获评“*佳教练员”。   在全场观众热情...

南京工业大学排名

南京工业大学排名

  若按武书连版排行榜看,南京工业大学2021年全国排名第67位,在江苏排名第14位;2020年全国排名第66位,在江苏排名第14位;2019年全国排名第71位,在江苏排名第14位。以下是南京工业大学历年排名整理表:   若按校友会版大学排行榜看,南京工业大学2021年全国排名第77位;2020年全国排名第94位;2019年全国排名第103位。以下是南京工业大学历年排名整理表:...

南京工业大学是几本院校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是几本院校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在江苏和全国基本上是*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本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