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从郊区到新区看产业新主城的“变”与“不变”_龙虎网
龙虎网讯(通讯员 顾杨乐 周琴 记者 戴小淞)古都金陵,长江北岸,7年拔地而起一座新主城。
这里,是江苏省*一的国家级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滩涂摇身一变成高楼,工业文明和未来科技不断碰撞新的火花,前沿产业乘着发展东风扶摇直上,“创新江北”深入人心。时事变,志不变。奔腾在时间长河里,江北随四季变换,经济社会快速蝶变;江北也如江水沉稳,产业定力始终如一。
2016年的3月,春风刚刚点绿了长江北岸,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里,树叶片片映在高楼的玻璃幕墙上,在暖阳下光辉粼粼如画。经过近5年的规划、施工,*一批建设者们搬进了园区*一栋楼宇孵鹰大厦。
紧接着,腾飞大厦、创源大厦、创智大厦、长三角科创圈总部基地、共享空间、8849人才公寓等高楼平地而起、鳞次栉比,整个园区从江边的农场,变成科技感十足的产业集聚地,载体总面积超300万平方米。
面积在变化,烦恼也在变化。十年前,交通不便、政策不多、区位不优,建设者们总担心楼盖好了,客商不愿来;如今,一边是住满企业和新秀的大厦、公寓,一边是不断加快施工进度的各个建筑,生怕优秀的项目来了,楼却不够用。
从建设南京软件园,到国家级江北新区批复设立,再到产业技术研创园成立,十年弹指一挥间,一座国际化高端人才需要的“研创城”,立于江畔、成为*显著的地标。
7月的一个夜晚,星晖路上流光溢彩,加速器六期的十栋标准厂房全部点亮,交相辉映。一个月后,加速器六期开始投用,迎来了爱科睿特等一批医疗科技企业入驻。
从中丹园,到树屋十六栋,再到加速器,7年前处处是荒地水塘、矮树杂草的生物医药谷,如今楼宇林立。截至目前,园区已经建成载体65栋,投入使用总面积约109.31万平方米,聚集企业千余家,先声、绿叶、同仁堂等知名药企纷纷盖起了自己的厂房。龙王山脚下的药谷,夜晚不再是“黑乎乎”,实验室的灯光照亮了这块土地。
从一块平地,变成一座高楼;从一片江滩,变成一个新城。江北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口中偏僻的“江北郊区”,化身成为肩负国家使命的江北新区,直管区386平方公里内,大开发大建设每天都在上演。
产业更新:从探路子,到坚定“两城一中心”
城市面貌更新,城市肌理也随之锻造。产业,是其中关键一环。2017年,江北新区管理体制调整,建设“基因之城”“芯片之城”“新金融中心”的“两城一中心”产业目标成为新的使命,这一变化为经济产业阔步前进指明方向,制定目标。
作为设立未久的国家级新区,没有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没有人才聚集,靠什么完成突破?2022年,一大批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产业企业脱颖而出,在科研中问鼎、在比赛中获奖、在埋头攻关中自我突破。这些变化,表明江北新区产业内核锻造已经有了现实成果,也拉直了诸多问号。
9月,第十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暨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总决赛落幕,新区4家企业在总决赛中获奖,其中1家是集成电路产业企业,2家是生命健康产业企业,总获奖数位居全市*一;在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哪吒企业发展报告(2022)》中,2021年,江北新区上榜5家,其中2家是集成电路产业企业,3家是生命健康企业;8月,南京发布2022年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江北新区上榜111家,占全市比重超过20个百分点,比4年前首次发布这个榜单时增加了108家。在68家独角兽和培育独角兽企业中,集成电路领域企业30家,生命健康领域企业32家,两个主导产业领域企业占比超九成……
产业聚焦,带动市场主体蓬勃生长,引领全域创新活力涌现,数据可以作证这些变化的成绩——
截至目前,江北新区已经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600余家,全国芯片设计十强企业半数以上落户新区;大力发展创新药、基因治疗、基因检测和精准医学、细胞治疗、前沿医疗技术医院等产业集群,吸引生命健康上下游企业超900家,诞生区域内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1年,江北新区新增各类企业12570家(含迁入1328家),同比增长12.3%,其中,“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相关企业新增3157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创新时代来临,区域发展面临新的选择。在加速融合发展背景下,新区再次做出突破性尝试,和浦口区共同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力争加快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目标更新:从第13个,到综合排名第6位
作为全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从起步到爬坡、从追赶到超越、从洼地到高地,潮涌7年,江北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迅速跻身全国第6位;江北全域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1465.8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3619.7亿元,GDP占全市比重超过1/5,较成立之初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1211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2561.7 亿元;直管区集聚海外创新人才及留学归国人员超过10000人,其中诺奖获得者3名、院士15名,全域创新动能强劲。
在2015年的批复文件中,江北新区获得了“三区一平台”的定位: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这些定位,无一例外都导向了创新,江北新区也一直以创新为己任,以“三区一平台”为基调,不断营造新主城超前的环境,帮助那些为人称道的变化构造更多升级空间。
江北新区打破人才身份限制,和学校共同招聘,创业者一边创业,同时兼职大学教授;由专业团队数年如一日打造专业的生物医药公共******平台,创业者拎包就能开展科研实验;针对行业痛点成立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为芯片设计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球流片渠道******”,整合流片工艺线种,为企业流片提供补贴;发起科学仪器共享******联盟,生物医药类共享仪器设备5000余台,集成电路产业共享仪器设备7400余台,几乎涵盖两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技术和******需求;知识产权资产化、证券化,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资金需求……
近期还有一个细节可以窥见成绩背后不变的发展之道。一个月内,连续召开四场江北新区暨浦口区企业家座谈会,分别面向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基金管理公司,集成电路企业,数字经济企业,邀请垂直领域企业代表与领导、园区面对面,畅谈发展方向、探讨尖端技术、建言区域创新,有问题会上立即对接表态。这样以企业家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座谈会,一共要举办十场。
有长坡厚雪,也有浅滩暗礁,定力要稳住。后起之秀,自有后发优势所在。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