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南京江心洲完成“华丽转身”

admin8个月前 (10-01)南京产业信息11

  从陆善华家的窗户往外看,绿茫茫一片,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若是往里看,则会看到一张全家福,挂在墙上,那是他们与老房子*后的合影。

  2012年10月12日,房子拆迁当天,陆善华专门从城里叫来摄影师,全家11口人在老房子门口拍了这张全家福。

  陆善华和1.5万名同乡生活在南京市建邺区与浦口区之间的江心洲上。这是长江下游的冲积沙洲,状若青梅,古时曾被称作“梅子洲”。

  几年前,这片种满葡萄的土地换了个名字——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要发展成集生态环保、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现代都市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这个项目是新加坡与中国合作建设的一个区域性、综合性大项目,也是迄今南京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规模*大的一个整体合作项目。

  尽管距离长江南岸只有三四百米,但夹在长江中间的江心洲一直是个被南京遗忘的地方,距离南京*繁华的新街口直线距离也就四五公里,但这里的人一直被认为是农民。事实上,他们也一直是农民,靠种粮种菜为生。

  “上世纪20年代,我爷爷挑着担子从安徽逃荒到了江心洲,当时这里好多地方还是荒地,我爷爷靠给人家打长工留在了这里。”68岁的退休教师周科保说,他出生在岛上,上学、工作、退休一直在岛上。

  在他小时候,岛上没有自行车,要靠摇橹过江进城,后来换成了柴油轮渡,但依然没有电,江南、江北灯火通明,这里依然是漆黑一片。只有岛上人出去,没有城里人进来。

  现代文明对于江心洲的农民来说如此之近却又如此遥远。早在1908年,沪宁铁路就从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修到了南京,1912年,横跨中国南北方重要的铁路干线——津浦线建成通车,浦口车站离江心洲四五公里。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两条铁路正式连通,与江心洲擦肩而过,这里依然是孤岛。

  计划经济时代,岛上人靠种粮为生,后来开始种蔬菜水果,种韭菜、桃树、葡萄,农药化肥残留顺江而下。

  “那时候都是泥巴路,真是踩着两脚泥进城。”周科保感慨道,土地承包后,卖菜收入比种粮好,岛上人开始盖楼房。

  房屋拆迁,岛上农民全部实现身份转换,成为城市居民,退休人员发退休金,青壮年安排就业,不再搞农业种葡萄。

  几乎每家都拆迁拿到两套以上房子。陆善华也从村民变成了居民,住上“新加坡*级设计公司设计的楼房”。

  老两口一年退休金3万元,房屋出租收入3万多元,又添了3个孙子孙女。57岁的陆善华身穿旗袍,开始学过城里的生活,平时喜欢跳舞,参加社区文化公益活动。接受采访时,她一再强调自己的居民身份。

  江心洲每年都在变化,高楼一幢幢建起,科大讯飞、赛莱默智慧水务平台、胜科国际水务中心、国际水生态创新中心等科技公司陆续搬了进来。

  曾经的出行难已成为过去,现在打车到新街口只要十几分钟。地铁已经通车,未来两三年,这里将有两条地铁线条跨江桥隧连通南北两岸。

  新加坡元素让这块以前被遗忘的孤岛变成了南京的风水宝地,在媒体的报道中,这里被称为“南京第二个新街口”。

  1994年,新加坡与中国合作共建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园区后来成为全国工业园区的样板。

  “全岛所有产业都是科技研发类产业。”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吴凡介绍,正在建设的科技岛,保障规划建设用地不增加、生态湿地零损失、水面率保持现状不降低。全岛生态保护用地比例占全岛用地约55%,综合绿化覆盖率为70%。

  规划中保留原有沿江湿地、林荫路、池杉林,内外水系贯通全岛,300多万平方米的环岛滨江风光带,连接五大城市发展组团和岛内多座生态主题公园,景观公园面积约5平方公里,全岛绿化覆盖率接近70%。

  四面环水的江心洲对水情有独钟,被规划为海绵城市,水科学产业是生态科技岛的重点产业。截至目前,生态科技岛已经举***过两届国际“水论坛”,今年又举***了第15届世界水与污水前沿技术大会。

  当前,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正在其核心区打造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名片”——江岛智立方产业园。江岛智立方不但要打造人工智能研发设计园区,还要建设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教育等未来智能化场景深度融合应用示范展示中心。

  江心洲的居民正在感受着变化,他们急于想适应脚下这个未来的城市。

  在安置房社区服务大厅,绿色墙壁上装饰着六边形图案,“这代表葡萄,虽然葡萄不种了,但还留着葡萄元素。”社区支部*陈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小葡萄种出大文章。”

  陈梅穿着一条鲜艳的裙子,大声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新加坡元素”:“人车分流,负一楼是非机动车,负二楼是机动车,这在安置房里很少见的。还有呼叫系统。”

  楼里的活动室起名为“坊”,有打乒乓球的,有拉二胡的,有跳舞的。还有儿童乐园。居民说“小区像公园,家中像宾馆”。

  农民上楼,习惯也得随之改变。沈勇是南京洲岛现代服务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期安置房的项目副总监,他印象深刻的是,*初搬到这里的人“居住意识淡薄”。

  “乱扔垃圾、高空抛物、车辆乱停乱放比较多。”沈勇说。后来,他们给每一栋楼安排了一位引导员,还设巡逻岗,在幼儿园等场所宣传引导,甚至安装临时摄像头,“警告”居民高空抛物会被记录,“移送公安局”。

  “朋友来看,说你这安置房不错啊,语气羡慕,他脸上也有面子。”沈勇说,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来改变居民的习惯。

  也有一些习惯是迁就农民的。在看不到一辆车、绿化完善的小区一角,几个架子支起,晒着床单衣服,满足晾晒习惯。

  街道副主任周月江说,他们曾和清华大学的团队合作,探索社会治理的创新,“把先进理念带给农民,帮助文明行为养成,”周月江说,“以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安置房社区工作人员的***公室有着写字楼白领的摆设,人人桌前挂着一套西装。“现在更人性化了,以前我们的工作都是定好、下去传达;现在什么事都跟居民议。”陈梅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杨杰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陆善华家的窗户往外看,绿茫茫一片,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若是往里看,则会看到一张全家福,挂在墙上,那是他们与老房子*后的合影。

  2012年10月12日,房子拆迁当天,陆善华专门从城里叫来摄影师,全家11口人在老房子门口拍了这张全家福。

  陆善华和1.5万名同乡生活在南京市建邺区与浦口区之间的江心洲上。这是长江下游的冲积沙洲,状若青梅,古时曾被称作“梅子洲”。

  几年前,这片种满葡萄的土地换了个名字——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要发展成集生态环保、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现代都市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这个项目是新加坡与中国合作建设的一个区域性、综合性大项目,也是迄今南京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规模*大的一个整体合作项目。

  尽管距离长江南岸只有三四百米,但夹在长江中间的江心洲一直是个被南京遗忘的地方,距离南京*繁华的新街口直线距离也就四五公里,但这里的人一直被认为是农民。事实上,他们也一直是农民,靠种粮种菜为生。

  “上世纪20年代,我爷爷挑着担子从安徽逃荒到了江心洲,当时这里好多地方还是荒地,我爷爷靠给人家打长工留在了这里。”68岁的退休教师周科保说,他出生在岛上,上学、工作、退休一直在岛上。

  在他小时候,岛上没有自行车,要靠摇橹过江进城,后来换成了柴油轮渡,但依然没有电,江南、江北灯火通明,这里依然是漆黑一片。只有岛上人出去,没有城里人进来。

  现代文明对于江心洲的农民来说如此之近却又如此遥远。早在1908年,沪宁铁路就从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修到了南京,1912年,横跨中国南北方重要的铁路干线——津浦线建成通车,浦口车站离江心洲四五公里。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两条铁路正式连通,与江心洲擦肩而过,这里依然是孤岛。

  计划经济时代,岛上人靠种粮为生,后来开始种蔬菜水果,种韭菜、桃树、葡萄,农药化肥残留顺江而下。

  “那时候都是泥巴路,真是踩着两脚泥进城。”周科保感慨道,土地承包后,卖菜收入比种粮好,岛上人开始盖楼房。

  房屋拆迁,岛上农民全部实现身份转换,成为城市居民,退休人员发退休金,青壮年安排就业,不再搞农业种葡萄。

  几乎每家都拆迁拿到两套以上房子。陆善华也从村民变成了居民,住上“新加坡*级设计公司设计的楼房”。

  老两口一年退休金3万元,房屋出租收入3万多元,又添了3个孙子孙女。57岁的陆善华身穿旗袍,开始学过城里的生活,平时喜欢跳舞,参加社区文化公益活动。接受采访时,她一再强调自己的居民身份。

  江心洲每年都在变化,高楼一幢幢建起,科大讯飞、赛莱默智慧水务平台、胜科国际水务中心、国际水生态创新中心等科技公司陆续搬了进来。

  曾经的出行难已成为过去,现在打车到新街口只要十几分钟。地铁已经通车,未来两三年,这里将有两条地铁线条跨江桥隧连通南北两岸。

  新加坡元素让这块以前被遗忘的孤岛变成了南京的风水宝地,在媒体的报道中,这里被称为“南京第二个新街口”。

  1994年,新加坡与中国合作共建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园区后来成为全国工业园区的样板。

  “全岛所有产业都是科技研发类产业。”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吴凡介绍,正在建设的科技岛,保障规划建设用地不增加、生态湿地零损失、水面率保持现状不降低。全岛生态保护用地比例占全岛用地约55%,综合绿化覆盖率为70%。

  规划中保留原有沿江湿地、林荫路、池杉林,内外水系贯通全岛,300多万平方米的环岛滨江风光带,连接五大城市发展组团和岛内多座生态主题公园,景观公园面积约5平方公里,全岛绿化覆盖率接近70%。

  四面环水的江心洲对水情有独钟,被规划为海绵城市,水科学产业是生态科技岛的重点产业。截至目前,生态科技岛已经举***过两届国际“水论坛”,今年又举***了第15届世界水与污水前沿技术大会。

  当前,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正在其核心区打造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名片”——江岛智立方产业园。江岛智立方不但要打造人工智能研发设计园区,还要建设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教育等未来智能化场景深度融合应用示范展示中心。

  江心洲的居民正在感受着变化,他们急于想适应脚下这个未来的城市。

  在安置房社区服务大厅,绿色墙壁上装饰着六边形图案,“这代表葡萄,虽然葡萄不种了,但还留着葡萄元素。”社区支部*陈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小葡萄种出大文章。”

  陈梅穿着一条鲜艳的裙子,大声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新加坡元素”:“人车分流,负一楼是非机动车,负二楼是机动车,这在安置房里很少见的。还有呼叫系统。”

  楼里的活动室起名为“坊”,有打乒乓球的,有拉二胡的,有跳舞的。还有儿童乐园。居民说“小区像公园,家中像宾馆”。

  农民上楼,习惯也得随之改变。沈勇是南京洲岛现代服务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期安置房的项目副总监,他印象深刻的是,*初搬到这里的人“居住意识淡薄”。

  “乱扔垃圾、高空抛物、车辆乱停乱放比较多。”沈勇说。后来,他们给每一栋楼安排了一位引导员,还设巡逻岗,在幼儿园等场所宣传引导,甚至安装临时摄像头,“警告”居民高空抛物会被记录,“移送公安局”。

  “朋友来看,说你这安置房不错啊,语气羡慕,他脸上也有面子。”沈勇说,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来改变居民的习惯。

  也有一些习惯是迁就农民的。在看不到一辆车、绿化完善的小区一角,几个架子支起,晒着床单衣服,满足晾晒习惯。

  街道副主任周月江说,他们曾和清华大学的团队合作,探索社会治理的创新,“把先进理念带给农民,帮助文明行为养成,”周月江说,“以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安置房社区工作人员的***公室有着写字楼白领的摆设,人人桌前挂着一套西装。“现在更人性化了,以前我们的工作都是定好、下去传达;现在什么事都跟居民议。”陈梅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杨杰 李润文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anjing.021cf.cn/index.php/post/5068.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南京江宁赴深圳推介八大产业链签约项目达260亿元

南京江宁赴深圳推介八大产业链签约项目达260亿元

  人民网南京3月24日电 23日,南京市江宁区赴深圳举***南京·江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深圳)推介会,围绕“聚焦提升优势产业链,打造创新名城核心区”主题,深入推介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智能电网、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链,邀请大湾区客商到江宁投资兴业。   今天的项目布局,就是明天的发展格局。3月16日,江宁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招...

南京江宁高新区再添一国家级基地

南京江宁高新区再添一国家级基地

  4月25日,2023年南京市江宁区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场活动举***,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为江宁高新区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现场授牌。   江宁高新区被授予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江宁高新区供图   据了解,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了充分发挥专利导航对知识产权运用的指导促进作用,服务地方重点产业,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专利导航服务基地面向重...

南京江宁高新区发力校友经济:引智与招商同频共振

南京江宁高新区发力校友经济:引智与招商同频共振

  武汉大学江苏校友会现场。江宁高新区供图   8月20日,一批武汉大学校友经济项目落户;8月11日,东南大学校友杨瑞嘉创***的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7月底,中国药科大学校友陈国庆创***的爱德程医药喜摘中国专利领域*高奖……在南京江宁高新区,校友经济正迸发出强劲活力。   今年上半年,江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6%,招引签约项目30个、...

南京江宁高新区城管打响台风“烟花”防御战

南京江宁高新区城管打响台风“烟花”防御战

  中新网江苏新闻7月27日电(张传明 李雪)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应对台风“烟花”即将带来的强风、强降雨,近日,南京江宁高新区城市治理局启动防范应对工作,全员上路排查安全隐患。   据悉,从7月22日起,江宁高新区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一定要加强隐患排查,层层分解,落实到岗。重点关注大型户外广告、店招标牌、城市照明设施等内容,将安全理念落细落小落实。”江宁高新区城市治理局...

南京江宁高新区开启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建设

南京江宁高新区开启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建设

  新华网南京9月30日电(记者 沈汝发)9月29日,以“校地融合创新,知产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江宁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建设暨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专利(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在南京生命科技小镇举***。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旗为江宁高新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授牌,标志着江宁高新区开启知识产权建设的新征程。签约环节,江宁高新区分别与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

南京江宁高新区打造长三角元宇宙产业发展新地标

南京江宁高新区打造长三角元宇宙产业发展新地标

  央广网南京5月26日消息 5月26日,2022南京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大会举***,围绕元宇宙产业,加快布局新赛道,紧扣城市数字化转型,全力促进南京市元宇宙产业技术赋能和集成创新,积极支撑全市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大会吸引了众多元宇宙及其相关行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投融资机构负责人等参加,...

南京江宁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注入新动能

南京江宁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注入新动能

  11日,总投资10亿元的南京(全球)数智工业******创新中心及产业化应用平台项目落户南京江宁高新区,为园区数字经济产业注入新动能。   数智工业******创新中心及产业化应用平台项目由数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建设数智工业仿线亿元用于打造国产工业软件平台。项目将依托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立足南京、面向全国提供先进的尖端制造全流程咨询、工...

南京江宁高新区晒出新都市建设“成绩单”

南京江宁高新区晒出新都市建设“成绩单”

  交汇点讯 江宁高新区租赁住房楼栋主体完成验收;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即将完工……12月10日,江宁高新区召开新都市建设成果及重点工程新闻通气会,现场公布今年“新都市”建设项目“成绩单”,涉及打造幸福生活空间、打造幸福乐居环境、打造幸福出行体系3大方面27个项目。   进入12月,高家边一期(南区)工程建设正酣,25栋以咖啡色为主基调的房屋已经基本完成室外安装,小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