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南京秦淮:打造有机更新示范标杆用心用情书写“老城新传”

admin8个月前 (10-01)南京产业信息8

  全国有机更新示范案例:小西湖片区更新改造

  城市发展空间犹如一张大棋盘,城市更新则是老城活力转身的重要一步棋。

  秦淮区占地49.11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小的区。作为“特而精、*南京”的存在,这里既有“蓄势待发”的新城,又有亟待“焕新重生”的老城。面对局势,主政者怎样下好“妙招”“盘活”老城,促进老城与新城融合发展?秦淮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秦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了老门东、小西湖、石榴新村、壹城中心、苜卫路等一批特色鲜明、群众认可的示范项目,完成了南京主城数量*多的老旧小区整治和棚改任务,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以人为本、延续文脉、因地制宜、共建共享”的更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做有温度的城市更新的“秦淮解法”,致力打造中心城区有机更新示范标杆,以实干实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

  八宝前街72号小区内,一栋崭新的三层楼房格外醒目。67岁居民许小妹在新房住了两年,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建于1954年的八宝前街72号小区11幢,曾是小区*破旧的“筒子楼”,原有住户共44户。“居住很不方便,整栋楼中间是一条公用的大过道,过道南侧是一个房间,过道北侧是厨房和厕所,而且没有客厅和饭厅,从来没有请过亲戚朋友在家吃饭。”许小妹说。

  随着南京危房消险治理工程加速启动,2019年4月,八宝前街72号小区11幢经鉴定为D级险房,消险治理随即启动,按照“三原”(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则进行翻建。为更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该项目在全市首次实行“抽户改造”式消险治理,即每层外迁1户,为留下来的41户居民释放改造空间,使得非成套住房变成拥有独用厨卫的成套房。2020年10月,这批住户拿到新房的钥匙,在原地开启新生活。

  老城区只有住有宜居加上产业经济有活力,才能真正被“盘活”。

  在秦淮西南部、菱角市66号,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占地8.7万平方米,有工业厂房45幢。园区前身为1896年创立的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2012年,保留工业遗存,更新打造成创业园。

  以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科技创新为主导业态,园区现已集聚160多家创意企业,吸引3500多人就业。南京创意设计中心、江苏文化产业聚合服务平台等相继落户。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秦淮还以城市硅巷为抓手,对现有老写字楼、老厂房、棚户区加以改造,释放创新空间,嵌入式容纳大街小巷创新创业者,走出一条老城创新之路。据介绍,目前,秦淮硅巷累计改造建成载体超100万平方米,进驻企业近1000家,主导产业集聚度超70%,挂牌上市企业9家,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14家,集聚院士24人。秦淮硅巷连续3年在南京城市硅巷绩效评价中位列*一,“南京硅巷看秦淮”名副其实。

  历史建筑是居民情感和历史记忆的容器,城市更新还要注重其活化利用。今年夏天,秦淮区四条巷77号的李鸿章祠堂,以崭新的面貌重现历史经典,再现“人戏池中,莲叶田田”美景。

  1901年,李鸿章病逝,清政府在其原籍和其他省份建祠10处,以示纪念,南京李公祠便是其一。历经人为拆改、加建等,这里的文物原貌及价值无法展现。2019年12月,历保集团正式开启李公祠文保修缮项目。

  在李公祠的整个修缮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建筑的原真性。李公祠项目组工作人员充分剥离违建、加建,从照壁的拴马石、券门石门槛、祠门的踏步、侧塘石等各种“历史符号”,追寻原样格局。对于缺失的建筑,没有采用以往修旧如旧的方式,而是选择修旧不“如旧”。李公祠的仪门、前殿和连廊等建筑在历史发展中不复存在,这几处采用与原来的青砖、木结构等完全不一样的钢构架进行表达。修缮后的李公祠不仅丰富了南京近代史的研究范围,也增强了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价值,后期将展陈对外开放。

  在南京尤其是主城区,很多建筑在“老去”。面对“保护更新老城”的时代课题,秦淮城市更新策略由先前的“一拆了之”“大拆大建”,变为以“留”为主、“拆”“改”相结合,一幢一策,让老建筑焕发新生。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经验复制,而是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升级。

  石榴新村项目仅用45天就实现了97%的签约率,跑出了城市更新“秦淮速度”。

  石榴新村是毗邻“中华*一商圈”新街口的*后一批危房片区。常住户籍510户,居住人口1500余人。住户普遍居住面积小、居住条件差,被称为“握手楼”“一线天”。片区私搭乱建严重、安全隐患众多。2019年,石榴新村被列为南京首个城市更新危房安全消险改造试点项目,采用“留改拆”的改造方式对其进行更新。

  更新理念从“就地平衡”向“综合平衡”转变。石榴新村拆除重建后的房屋设计为小高层,拟建4—11层住宅及1—2层的配套用房和1层地下车库。“对于更新后的房屋户型,也是设计人员和居民一起商量,设计稿修改70多次,形成了20个面积段共36种户型,能满足居民选房需求。”项目实施单位、南京越城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党委*、董事长朱冬云介绍。

  距离石榴新村3公里,小西湖成为全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截至目前,小西湖片区已经有十几户居民陆续或递交、或开启、或完成了自主更新。政府积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的微更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历史街区环境、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质,更留下了*动人的城市烟火气。

  2015年,秦淮谋划小西湖片区改造时,探索了全新的老城更新思路,由“拆改留”转向“留改拆”,“留”摆在了优先位置。政府告别完全主导权,建设方、专家、居民、社区规划师等多方坐下来,协商着一起办。*终,小西湖片区810户居民,367户选择留下,腾出的空间引进精品民宿、餐饮、虫文馆、顾业亮大师工作室等新业态,艺术展馆与街巷烟火仅一墙之隔,网红打卡地与居民老宅相得益彰。

  大阳沟片区位于秦淮区大光路和御道街西北角处。项目共涉及四个地块,涉及居民约137户,地块建筑多为砖混结构,经鉴定为C级危房,需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地块涉及较多公房单位,需进一步理顺公房产权让渡路径。

  更新模式从“单一征拆”向“系统集成”转变。明商集团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危房消险、棚户区翻改建、街巷微更新及低效楼宇利用等内容,并通过物业一体化实现片区长效化管理,提升片区整体环境品质。拟采用“留改拆”改造方式进行危房解危,通过功能补足和空间设计,以局部地块的精细化更新激活整体街区;量身定做户型设计,提供多样化的匹配选择,满足在地居民安置的面积及居住使用需要;在满足原地安置的基础上为周边提供齐全的公共服务,体现开放社区理念。

  未来五年,秦淮城市更新工作将始终按照“改善民生、擦亮名片、服务项目、守牢底线”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聚焦民生改善和产业提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五个一”。

  锻造一支高效高质工作队伍。加强党建引领下社区的多元参与,提高更新工作一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政策解读、宣讲水平,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搭建共建中心平台,通过项目现场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和法律服务中心等形式,与居民共商共议。

  开展一轮深度城市体检评估。结合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等工作,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风貌特色、创新活力等八个方面每年定期开展城市体检诊断,运用动态监测、公众监督以及常态反馈来完善城市更新体检评估制度。

  实施一张幸福居住更新清单。结合秦淮城市深度体检评估发现的不足,制定具有秦淮特色的城市更新项目清单,持续推动实施53个居住地段城市更新,70个老旧小区整治。着力营造舒适友好的宜居环境,精心打造城市小微空间,努力实现所有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较高水平的覆盖,继续完善“十五分钟生活圈”,努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整合一片产城融合更新空间。推进老旧厂区转型升级、老旧建筑改造利用,推进16个低效楼宇、载体提升改造项目,并以“巷港湾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产业总部集聚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盘活老城创新空间。大力推动新街口向高端商务商贸、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产业的转型升级;聚焦物联网产业,构建起“一城一谷一带一片”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彰显“文化+科技”资源优势,激发老城区产业经济活力,实现老城产业提档升级。

  深化一套更新内核支撑体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投融资模式创新为渠道,深化城市更新资产运营管理的内核支撑体系。理顺公房权责关系,推动更新改造建筑确权登记;加快探索更新资金运营模式转型创新,发挥新城反哺专项资金撬动作用,利用资产债券化、建立城市更新基金等途径构建投融资新机制,创建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更新模式,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开源节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秦淮区结合城市更新重点工作及项目推进情况,下一步将主要围绕“以产权制度改革抓手,探索城市有机更新的‘秦淮模式’”,做好“安居、宜居”两篇文章,发挥新城老城融合优势,推进“特而精、*南京、高质量、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anjing.021cf.cn/index.php/post/5401.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南京江宁赴深圳举办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介会

南京江宁赴深圳举办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介会

  新华网南京3月24日电(记者沈汝发)23日,南京市江宁区赴深圳举办南京·江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深圳)推介会,围绕“聚焦提升优势产业链,打造创新名城核心区”主题,深入推介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智能电网、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链。当天的活动共吸引了大湾区有关企业代表、研发机构代表及创新创业人才,金融机构、商协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代表等不...

南京江宁赴深圳推介八大产业链签约项目达260亿元

南京江宁赴深圳推介八大产业链签约项目达260亿元

  人民网南京3月24日电 23日,南京市江宁区赴深圳举办南京·江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深圳)推介会,围绕“聚焦提升优势产业链,打造创新名城核心区”主题,深入推介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智能电网、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链,邀请大湾区客商到江宁投资兴业。   今天的项目布局,就是明天的发展格局。3月16日,江宁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招...

南京江宁首家农业电商产业园落户淳化

南京江宁首家农业电商产业园落户淳化

  扬子晚报网12月12日讯(记者 焦哲 通讯员 寿伟林)记者近日从江宁区淳化街道获悉,南京市(江宁)农业电商产业园落户淳化街道青龙社区。这是江宁首家农业电商产业园,该项目将以电商孵化为核心,生态型园区为运营标准,引进、孵化一批优质农业电商企业。   “现在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农产品销售面临‘卖什么’和‘怎么卖’的难题。”园区负责人分析说,如果农民种的农产品不是市场需要的,市场就难...

南京江宁高新区

南京江宁高新区

  江宁高新区举办“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全市*一!江宁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获批省示范基地2022-06-24   江宁高新区3家企业荣登2021年度江宁质量奖榜单2022-06-23   江苏省高校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研讨会在江宁高新区举办2022-06-22   江宁高新区动员部署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2022-06-22   “木...

南京江宁高新区发力校友经济:引智与招商同频共振

南京江宁高新区发力校友经济:引智与招商同频共振

  武汉大学江苏校友会现场。江宁高新区供图   8月20日,一批武汉大学校友经济项目落户;8月11日,东南大学校友杨瑞嘉创办的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7月底,中国药科大学校友陈国庆创办的爱德程医药喜摘中国专利领域*高奖……在南京江宁高新区,校友经济正迸发出强劲活力。   今年上半年,江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6%,招引签约项目30个、...

南京江宁高新区城管打响台风“烟花”防御战

南京江宁高新区城管打响台风“烟花”防御战

  中新网江苏新闻7月27日电(张传明 李雪)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应对台风“烟花”即将带来的强风、强降雨,近日,南京江宁高新区城市治理局启动防范应对工作,全员上路排查安全隐患。   据悉,从7月22日起,江宁高新区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一定要加强隐患排查,层层分解,落实到岗。重点关注大型户外广告、店招标牌、城市照明设施等内容,将安全理念落细落小落实。”江宁高新区城市治理局...

南京江宁高新区开启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建设

南京江宁高新区开启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建设

  新华网南京9月30日电(记者 沈汝发)9月29日,以“校地融合创新,知产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江宁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建设暨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专利(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在南京生命科技小镇举办。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旗为江宁高新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授牌,标志着江宁高新区开启知识产权建设的新征程。签约环节,江宁高新区分别与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

南京江宁高新区打造长三角元宇宙产业发展新地标

南京江宁高新区打造长三角元宇宙产业发展新地标

  央广网南京5月26日消息 5月26日,2022南京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大会举办,围绕元宇宙产业,加快布局新赛道,紧扣城市数字化转型,全力促进南京市元宇宙产业技术赋能和集成创新,积极支撑全市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大会吸引了众多元宇宙及其相关行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投融资机构负责人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