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南京走上“药”强之路

admin8个月前 (10-01)南京产业信息182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通讯员许胜王刚贾延智陶禹歌

  4月9日,胡润百富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南京上榜的10家独角兽企业中3家为生物医药企业。

  南京,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着不解之缘。始建于1936年的中国药科大学,被誉为医药界的“黄埔军校”。一粒药看“南京造”——从制剂药、原料药“探路”,到创新药填补“空白”,产品“卖全球”;从白敬宇、同仁堂等“老字号”创新蝶变到生物医药高企超千家、“两核三极”格局初步形成……南京医药产业站在历史的传承与积淀上,经历了产业规模从小到大、发展速度从慢到快、路径选择从“跟”到“创”的历史过程。如今,在政策、服务和生态“三重奏”作用下,在产业强市的春天里,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连日来,记者深入一线,探访南京如何走出一条产业“强身”“健体”“进阶”之路。

  4月9日,胡润百富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南京上榜的10家独角兽企业中3家为生物医药企业。

  南京,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着不解之缘。始建于1936年的中国药科大学,被誉为医药界的“黄埔军校”。一粒药看“南京造”——从制剂药、原料药“探路”,到创新药填补“空白”,产品“卖全球”;从白敬宇、同仁堂等“老字号”创新蝶变到生物医药高企超千家、“两核三极”格局初步形成……南京医药产业站在历史的传承与积淀上,经历了产业规模从小到大、发展速度从慢到快、路径选择从“跟”到“创”的历史过程。如今,在政策、服务和生态“三重奏”作用下,在产业强市的春天里,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连日来,记者深入一线,探访南京如何走出一条产业“强身”“健体”“进阶”之路。

  让企业敢闯“无人区”、攀登“高寒带”

  1958年,面临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设备陈旧、自产原料药能力不足、大量药品依赖进口的情况,南京经开区企业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前身——南京生物化学制药厂誓要做出“争气药”。

  半个多世纪之后,创新“接力棒”还在传递——不久前,南京新百药业研发的一款注射液产品入选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名单。

  在南京麒麟科创园,站在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楼下,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勇面前,一条大路连接南北。

  “创业时,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生产仿制药,成本少、见效快,但市场大规模同化;另一条是自主创新路,高投入、高风险,但会越走越宽。”王勇说。

  深知创新药是“核动力”,公司把“卡脖子”清单变成攻坚清单。如今,以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领域新药的研发及销售作为主要业务的圣和药业,拥有一条包括30余个在研新药品种的产品管线余个在研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有多个“国内首款”“国内首家”在研新药项目即将上市,连续5年入围“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我们赶上了创新药发展的好时代,当年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王勇说。

  企业敢于勇闯“无人区”、攀登“高寒带”,背后是南京包容“十年不鸣”、激励“一鸣惊人”的魄力。这里,给勇于创新者松绑,给善于创新者开道,更为敢于创新者撑腰。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生命健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促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南京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提高政策精准度。

  其中,2021年出台的《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从提高创新策源能力、提高临床研究水平、打造特色临床转化平台、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协同创新和产品推广五大方面拟定系列措施,服务从“*先一公里”开始,覆盖从研发到上市全过程。

  去年6月,我市又出台“推进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培育壮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今年年初发布的南京“产业强市行动2024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为支持产业研发创新,南京还建立药械研发全周期的奖励机制,支持在宁企业和医院在临床前技术突破、多中心临床试验、医工合作转化等方面开展原创性研究。

  “这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鼓励企业创新的决心。”王勇说,因此企业舍得也敢于投钱投人“砸研发”。圣和药业连续多年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0%以上,并筹划在波士顿、巴塞尔、上海、苏州各新建1个科技研发中心。“有政府护航,我们只要专心做技术、搞创新就行了。”

  2023年,南京药企研发的4个1类创新药获批进入国内市场,全市新获批二类医疗器械243个,约占全省五分之一。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纳入监测的908家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营收达1601.46亿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对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进行排名,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江宁高新区、南京经开区等3个重点园区进入三十强。

  为企业发展“输血”“补气”“建平台”

  “科研人员‘下海’,可能要呛几口‘水’,要给他一个‘救生圈’,让他能‘上岸’。”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成长过程,一位业内专家曾这样比喻。

  如今,在南京,相关板块各类创新平台约200家,涵盖新药创制关键环节,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中心等服务机构遍地开花;相关部门也连续三年实施生命健康科技专项,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和临床转化给予资金支持……有时候项目尚在“襁褓”中,服务就已经启航。

  “这批产品组装调试完毕后,将发往国外。”在南京经开区,2楼的仪器生产车间内,仁迈生物副总经理冒欣指指不远处——一台台体外诊断仪器正等待下线。

  体外诊断也被称为“医生的眼睛”,而仁迈生物则让这双“眼睛”变成了“火眼金睛”。

  “传统血液样本检测从抽取样本到获得报告要花上1小时,而这台设备十几分钟内就能出结果。”冒欣说,“检测快一点,患者生机就多一点。”

  而此前,团队曾面临资金考验——产品进入研发攻坚阶段,但出现了500万元的资金缺口。“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技术成果只能‘趴’在试验台上。”冒欣说,关键时刻,是南京市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雪中送炭”“输血补气”,让企业发展局面焕然一新。

  如今,公司研发的多款体外诊断仪器和70余项体外诊断试剂已进入国内20余省份的三甲医院,同时远销欧洲、东南亚、中东等10多个海外市场。

  创新慢不得、等不得,企业在专业领域“攻城略地”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保障至关重要。

  此前,用于危急重症领域的血气分析仪因原料“卡脖子”、研发难度高,国内此类产品稀缺,95%以上市场都依赖进口。在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南京晶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志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从“0到1”打造从原料开发到产品应用全流程国产自研的技术平台,做出国产的高精尖产品。

  当时公司刚起步,“一块钱掰两半花”,根本无力购买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仪器设备。“是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公共仪器和专业服务人员,为我们创新‘造血’,让我们心无旁骛做研发。”晶捷科技副总经理黄宝福说,公司研发的血气分析仪产品仅需3分45秒就可获取34项检测指标数据,受到市场青睐。企业创立*一年年营收就超过了1000万元,今年有望实现营收过亿元目标。

  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是江北新区全资国有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6+3”技术服务体系。“在这里可以满足生命健康相关企业在整个研发创新链条上的几乎全部需求。”平台副总经理吕兴祥说。目前,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600家,助力吉迈、奥罗、驯鹿等新药研发创制企业的药物研制申报工作顺利开展。

  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含金量

  科技创新不能单打独斗,合力构建共解难题、共享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圈”,才能持续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含金量”。

  在市级层面,我市成立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将高校院所、企业、医疗机构有机链接起来。同时,着力推进江北基因与细胞实验室、鼎泰药研、江宁新工泰融三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在南京经开区、江宁高新区、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等地,我市集聚了包括新药创制、细胞与基因治疗、生物技术服务、高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等多个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从研发、生产到上市营销,“家门口”就能解决。

  市科技局已建立药械研发全周期的奖励资金链,市委组织部牵头出台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相关政策,市卫健委牵头出台政策,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支持卫健系统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全市19个部门、14个板块组成的生物医药(含基因与细胞)产业工作专班,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部门板块携手,“组团”发力。

  江苏省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团嫁接资源开展校地合作,自去年9月成团后的4个月时间,已先后接洽卓护生物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恩泰医药与省中医药研究院等产学研对接项目6个;成功招引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子公司、南师大校友企业江苏云慧智科落户南京;为72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免费的省市两级统保平台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覆盖出口金额1.2亿美元;为18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信保项下融资增信,累计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在鼓楼区童家巷,走进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本部,入眼即是圣和楼。在这里,圣和药业与高校共同研发的治疗MSS(一种基因变异表现形式)基因型结肠癌这种罕见病的创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高校老师的基础研究,看得远、钻得深;我们的研究实用度强,向市场、能落地,双方合作取长补短,高校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开拓了道路,可以奔向远方。”王勇说。

  在玄武区的先声药业,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4年来,每年都有一款创新药上市。“十年磨一剑”的产业,为何在这里能频频获得“大发展”?

  “先声采取自主研发及协同创新双轮驱动,联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上各类创新伙伴的力量,尽量压缩创新药研发时间。”公司副总裁王峰说,“先声药业扎根南京近30年,近年来每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重保持20%以上,同时持续人才引进、开放合作,引八方‘活水’,助力创新升级。”

  激励创新、优化服务、构建生态,也让越来越多创新创业人才选择南京、留在南京。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南京拥有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4所生物医药领域专业院校,20余家高校院所均开设了相关专业学科。而包括圣和药业、先声药业、晶捷科技、集萃药康等在内的一大批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创始人,均从南京高校毕业。

  在南京,乘着“产业强市”的东风,高校院所育才汇智;“独角兽”“瞪羚”和上市企业数不断增加,药企森林枝繁叶茂,串珠成链“强链拓圈”;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与江宁高新区“江宁药谷”南北对望,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国家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江宁生命科技小镇、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南京经开区正全力打造新港生物医药产业园,保障土地、载体等要素供应,为产业延伸发展助力赋能……在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中,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功入围,诠释“实力担当”。

  南京产业“药”强的图卷正缓缓打开,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anjing.021cf.cn/index.php/post/5566.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南京江宁首家农业电商产业园落户淳化

南京江宁首家农业电商产业园落户淳化

  扬子晚报网12月12日讯(记者 焦哲 通讯员 寿伟林)记者近日从江宁区淳化街道获悉,南京市(江宁)农业电商产业园落户淳化街道青龙社区。这是江宁首家农业电商产业园,该项目将以电商孵化为核心,生态型园区为运营标准,引进、孵化一批优质农业电商企业。   “现在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农产品销售面临‘卖什么’和‘怎么卖’的难题。”园区负责人分析说,如果农民种的农产品不是市场需要的,市场就难...

南京江宁高新区

南京江宁高新区

  江宁高新区举***“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全市*一!江宁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获批省示范基地2022-06-24   江宁高新区3家企业荣登2021年度江宁质量奖榜单2022-06-23   江苏省高校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研讨会在江宁高新区举***2022-06-22   江宁高新区动员部署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2022-06-22   “木...

南京江宁高新区发力校友经济:引智与招商同频共振

南京江宁高新区发力校友经济:引智与招商同频共振

  武汉大学江苏校友会现场。江宁高新区供图   8月20日,一批武汉大学校友经济项目落户;8月11日,东南大学校友杨瑞嘉创***的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7月底,中国药科大学校友陈国庆创***的爱德程医药喜摘中国专利领域*高奖……在南京江宁高新区,校友经济正迸发出强劲活力。   今年上半年,江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6%,招引签约项目30个、...

南京江宁高新区城管打响台风“烟花”防御战

南京江宁高新区城管打响台风“烟花”防御战

  中新网江苏新闻7月27日电(张传明 李雪)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应对台风“烟花”即将带来的强风、强降雨,近日,南京江宁高新区城市治理局启动防范应对工作,全员上路排查安全隐患。   据悉,从7月22日起,江宁高新区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一定要加强隐患排查,层层分解,落实到岗。重点关注大型户外广告、店招标牌、城市照明设施等内容,将安全理念落细落小落实。”江宁高新区城市治理局...

南京江宁高新区开展“企业服务月·党员志愿行”活动

南京江宁高新区开展“企业服务月·党员志愿行”活动

  “企业服务月党员志愿行”活动现场。江宁高新区供图   6月23日,南京江宁高新区开展“企业服务月党员志愿行”活动,倾听企业需求,化解发展难题,共谋发展良策。江宁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江宁高新区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以及园区“红心谷”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园区企业代表参加。   在江宁区委组织部指导下,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房产局等5家单位的党员专业志愿者,...

南京江宁高新区打造长三角元宇宙产业发展新地标

南京江宁高新区打造长三角元宇宙产业发展新地标

  央广网南京5月26日消息 5月26日,2022南京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大会举***,围绕元宇宙产业,加快布局新赛道,紧扣城市数字化转型,全力促进南京市元宇宙产业技术赋能和集成创新,积极支撑全市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大会吸引了众多元宇宙及其相关行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投融资机构负责人等参加,...

南京江宁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注入新动能

南京江宁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注入新动能

  11日,总投资10亿元的南京(全球)数智工业******创新中心及产业化应用平台项目落户南京江宁高新区,为园区数字经济产业注入新动能。   数智工业******创新中心及产业化应用平台项目由数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建设数智工业仿线亿元用于打造国产工业软件平台。项目将依托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立足南京、面向全国提供先进的尖端制造全流程咨询、工...

南京江宁高新区新增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江宁高新区新增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江宁高新区新增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宁高新区供图   近日,南京市科技局公布了“2022年度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江宁高新区创新发展部共组织12家企业申报,9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认定,通过率达75%,认定数、通过率再创新高。   南京江宁高新区此次获批的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分布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前沿产业,定位明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