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京2021年实现GDP1635533亿元?
疫情一个多月,多少饭店关门了,靠三产、消费的南京GDP能好看就怪了——七八月份,正是旅游旺季、学生假期。
至于无限黑就算了,什么首位度这些,既不是南京市委提出的,也不是江苏省委提出的,是国家督查时候提出的,南京市委和江苏省委是挨批的那个,黑子们要黑也先看清楚再黑。
南京人本身也不关心这些,疫情年代,能保住饭碗不失业就很好了,GDP哪怕翻番,跟老百姓也没太大关系。
这次南京的年度经济数据虽然不够亮丽,颇有令人失望之处,有些网友说是因为受到了七、八月份那次疫情的影响,也有市民说是因为南京有几百亿的GDP被省府匀给了苏南苏北的城市,帮助他们完成年度目标。众说纷芸。
也要看到好的方面,2021年南京的人均GDP达到2.7万美元,这意味着今年南京的人均GDP大概率可以达到3万美元,成为中等发达城市。
按江苏省统计局的权威信息,南京今年增速为7.5%,在全省位列*后方阵的倒数第二位,扬州为7.4%。
原因是众所周知的,疫情对南京、扬州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七八月份是传统的旅游旺季,南京一直是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向来暑期旅游市场比较火爆,由于南京中小学开学一直延迟到9月15日,加之九月份伴随各大高校开学原本应有的旅******情也没有了,后续国庆节的传统旺季也受了影响,也就说7-10月这个*黄金的旅游季南京错过了(扬州更惨),旅游业带动的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创意、商贸流通等多个领域,疫情的杀伤力非常大。
其次,疫情发生在第三季度,三季度历来又是GDP占全年比重较高的一个季度(一般来说,一季度*低,四季度*高,三季度其次),所幸南京的第二产业影响不是太大。
第三,南京这次受疫情影响*大的是江宁区,江宁区是南京GDP*一区,本来有望冲3000亿的,*终实际在2800亿。其实江宁还是很不错的,即便受到疫情影响很大,但增速仍然还是较高的。
第四,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今年的三产增速有所放缓,除了疫情影响,还有“双减”新政、房地产低迷等原因。今年南京市的财政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有些区(不便点名)是靠周转资金解的短期内的燃眉之急。
有人说南京是炒房之都,这个和某地比起来,还真是算不上什么。
南京真正的问题是新兴产业领域严重落后于京沪穗深杭等标杆城市,南京固然有广大体制内单位培育的中产阶层,却在就业人口占据更大比例的民营企业领域缺乏有影响力的大产业、大企业,进而缺少广有基础的中高收入人群。一个城市的口碑是多方面的,产业人群收入低,*重要的口碑之一就失去了,尤其是当今这样一个互联网社会。
*后要说的是,南京的底子还是很好的,2021年,南京的GDP仍然能够保持在全国前十范围内。根据天津目前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南京与天津相比,未来不会有问题,优势会继续扩大。
真正有看头的是成、杭、武、宁四大省会未来几年的发展态势,以及全力追赶的宁波和宁波合肥这样的新兴强二线城市,非常值得关注。
四大省会并称已有相当时间,*近几年坊间对四座城的主流看法是”水平接近,各有所长“,*多也就是成杭稍有优势,但不构成明显的级别差距。
但人口7普数据发布之后,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事情有了些变化。
四大省会中的成杭武,6普到7普的人口增长都在25%以上(成38%,杭37%,武25%),南京只有16%,加上南京本身垫底的人口规模,*对人口增长将将超过武汉的一半,不到杭州的40%,成都的1/4。
人口成长的疲乏除了显示出南京的人口吸引力不佳,更关键的是将直接导致其经济规模潜力受限。
为了方便理解,可以把GDP的成长从数据上拆分成规模和质量两部分,前者源于人口,后者体现在人均。从数据上看,GDP的成长也通常表现为人口增加/人均上升, 或者两者结合。
现实是南京的人均GDP已经非常高了(省会*一),而如果想在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也慢的情况下让经济规模跟上成杭武,就需要其人均GDP增长率长期大幅领先,甚至人均GDP在5-10年之后达到极为夸张的水准(领先四大一线%),综合考虑产业结构,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如果不出现行政区划变动,南京的经济规模和四大省会中的其他三城应该会在未来5年显著拉开距离,同时会感受到身后宁波(六普到七普人口增长25%),长沙(42%),郑州(46%)的压力。(七普的人口总量都已高于南京)
经济规模当然不是一切,但显然是城市竞争力*重要的外在表现。南京在人口上的弱势,影响估计比大部分人预想的深远
南京的数据真的很让我看不懂,只看人均GDP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话,南京应当是妥妥的“第五城”、下一个一线城市。
但再看南京的人口流入,及放在整个地缘背景下的辐射力与虹吸力,别说跟杭州比,就是跟成都、武汉比都占不到优势。
知乎上不时会有关于南京跟杭州的热烈论战,15年王启超那一波可谓是火出了圈子,也让“宁杭之争”登入了网民们的视野。如今七年过去,不管当初是站哪一边,时间给出了*好的证明:
过去10年,南京常住人口增长131万,而杭州则增长了323万。论增量,南京连杭州的一半都不到,且两地的自然增长率也差不多,不存在所谓杭州“生得多。”
论跨省人口流入,南京素有“三省省会”之称,辖境三面被安徽包围,又曾是十朝古都,在古代是重要的南中国政治中心,结果吸引到的省外人口是多少呢?135万。
杭州,一个东部省会,跨省流入多达320万;
成都,一个西部省会,跨省流入都有149万;
武汉,一个中部省会,20年11月开展七普时人家离解封才半年多点的时间,元气尚未恢复,依然录得124万的流入量。
南京以这四座城市里*高的人均GDP,仅比杭州低个一千多块的可支配收入,还有位处长三角的优势,实现了倒数第二(如果武汉当年没受疫情冲击搞不好还是倒数*一)的人口虹吸力,实在是不应该啊。
当然了,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南京的准入门槛高,吸引来的都是有学历的“高素质人才”而导致的。确实,必须得承认,南京居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放在全国省会里是数一数二的,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重当之无愧位居省会*一。
可是,这并不能证明南京对“人才”,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具备多大的吸引力。因为这一高比重,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金陵当地重诗书礼教的民风,加之富庶的经济条件而得来的。
一看南大、东南唯二的江苏98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留省率、留宁率,南大20届选择就业的毕业生里,只有47%的人选择留在江苏。再对比浙大62%,上交73%的自留率,属实有点不够看。而且就这47%的学生,有一部分还会被苏州分流走,能留在南京本地的得再打个折扣。
再看外省市各大名校的就业质量报告,流向江苏的别说排名前三,就是前五的地位也不稳固啊。哪怕是近在咫尺的合肥,人家中科大毕业生出省的*一选向是上海,第二是广东,第三才轮到江苏,且流向粤苏两省的比例各为10%左右。更别提东北、西北、西南的高校了,南京乃至江苏全省的吸引力往往比不过浙江,更毋庸提上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