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何时能够企稳?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探底过程,有必要从供需两端进一步推出有力度的政策举措。考虑到政策向投资传导的时滞性,适当的政策调整宜早不宜迟。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连平
在外需放缓、内需波动的经济下行时期,推动房地产投资早日企稳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有重要意义。从1-5月的数据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惯性下行阶段。房地产销售何时能够企稳?在需求端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销售增速是否还能大幅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又会在何时见底?政策又应如何发力?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房地产投资企稳的重要前提是销售企稳。2021年以来,受“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等规则影响,房企融资受到严重影响,销售回款成为房地产到位资金的主要来源。截至2022年5月份,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分别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31.7%和16.2%,二者合计占比将近一半。因此,销售回暖会使房企资金状况改善,有助于提高房企拿地和新开工的积极性。同时,销售回暖有助于抑制房价下行趋势,稳定预期,增加房企利润空间,进而加快房企拿地和新开工的速度。
释放购房需求是销售回暖不可或缺的前提,这需要放松限购限售和给予金融支持两方面共同配合。金融支持包括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按揭贷款利率、放松限贷标准等,这些举措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负担与成本。回顾过去房地产下行周期的经验,在放松限购和积极的金融支持下,商品房销售增速于半年左右后开始触底企稳回升。
从“政策底”领先“销售底”的规律看,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可能于二季度末迎来销售底。央行于2021年9月率先发声“两个维护”,政策底开始显现。今年1月份,住建部提出“充分释放居民购房需求”,陆续有多个城市放松调控政策,2月住房销售面积增速下降幅度开始收窄。疫情的冲击导致3月销售增速再次大幅下降,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销售底的出现将晚于历史经验。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预计下个阶段调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二季度后期可能将迎来销售底。
从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领先指标看,一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步入下行通道。回顾2010年以来的三个地产短周期,2011年12月、2014年9月和2018年12月分别迎来住房贷款利率向下的拐点,并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和2019年2月迎来销售增速向上的拐点,分别历时2、5和2个月到达下行周期的“销售底”,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领先销售一个季度左右。2022年以来,为充分释放住房需求,央行下调5年期LPR报价,多个省市也下调了住房贷款利率。一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49%,较去年年底下降14bp,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的按揭利率向下拐点开始显现,这似乎也预示“销售底”将在二季度末出现。
二、本轮周期销售触底回升幅度可能有限
本轮地产周期商品房销售触底后回升幅度有多大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分析影响商品房销售的四个因素在本轮周期和过去三轮周期表现的不同之处。
首先,迄今为止,住房贷款利率还未出现大幅度下调。回顾2010年以来的地产周期,2012——2013年和2014——2016年期间,房贷利率下调*大幅度分别高达142bp和244bp,销售面积增速从-13.6%和-9.2%上升至37.1%和33.1%,涨幅高达50.7和42.3个百分点。2022年一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出现下调,但较去年年末高点仅下调14bp,下调幅度远不及2010年后前两轮周期。
其次,限购限贷放松政策集中在局部省市。近日,二线城市南京、杭州、苏州、成都、郑州等和三四线城市西宁、泰州、安阳、菏泽等多个城市公布了购房鼓励措施,主要包括放松限购限售、下调首付贷款比例、放松公积金贷款政策、发放购房补贴等方面。与历史上相比,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仍聚集在城市层面,边际放松力度偏弱,在放松限购限贷方面,并无全国层面的政策出台。在2021年至今的下行周期中,房地产调控的放松政策仍然以地方层面为主,全国层面的仅央行下调房贷利率下限这一政策。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房地产政策将坚持“因城施策”的思路,预计本轮政策放松力度将介于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之间。
再次,购房信心偏弱。一方面,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转弱,限制了人们加杠杆买房。央行2022年一季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0%,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居民对房价上涨的预期转弱。“买涨不买跌”的购房心理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加强了对商品房销售的冲击。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样本城镇居民持有房价上涨预期占比为16.3%,为2015年6月以来的*低值。
*后,潜在首次置业群体规模收缩和城镇化增速放缓。回顾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可以发现滞后25——27年的出生人数与商品房销售面积走势一致,这主要是因为首次置业群体通常集中在25——27岁的青年人群。其中,2009年的销售高峰对应了1984年出生人口小高峰(滞后25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初婚年龄也逐渐推迟,商品房销售小高峰从对应滞后25年的出生人数转变为对应滞后26年的出生人数。2013年和2016年的销售高峰分别对应了1987和1990年出生人数小高峰(滞后26年)。2017年之后,26岁左右的人口规模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商品房销售增速也随之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增速将不断放缓。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是64.7%,城镇化率增速为1.3%,较2020年下降0.58个百分点,较“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由于今年并未有显著人口小高峰,同时叠加城镇化增速放缓的影响,潜在的购房需求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基于上述原因,本轮地产下行周期销售增速回升幅度可能较为有限,将弱于过去的历史周期。
稳定房地产投资增长改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也是关键所在。2021年,房企融资环境全面大幅收紧。间接融资方面,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持续下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4%,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比2018年三季度减少近2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直接融资情况也不容乐观。截至4月,房企内地信用债年内累计发行1820亿元,同比下降34%;地产美元债融资余额19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增速较去年年末下降8.5个百分点;股权融资功能基本消失。严峻的房地产融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回升。
截至一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56万亿元,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是该数据统计以来首次负增长;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4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年末低2.3个百分点,比2016年末低将近30个百分点,住房金融环境需要进一步放松。4·29政治局会议和5·23国常会强调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在政策积极推动下,下一阶段房企融资堵点有望逐渐打通,融资状况将逐步改善。
当前,土地市场初现回暖迹象。去年下半年以来,供给端的住房金融政策开始放松,包括并购贷款不计入“三道红线”,保障房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等。与此同时,相较于2021年前两次土拍,2021年第三次土拍和今年前两轮土拍规则都有所放松,包括下调保证金、延长土地出让金交款期限、取消“限房价”“限销售对象”等措施,同时释放更多优质地块提振市场信心。从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成交土地溢价率从2.5%连续四个月上升至5.2%,土地市场初现回暖迹象。经测算,土地溢价率变化通常领先地产投资三个季度左右。因此,从土地市场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有可能在三季度企稳。
从流动性的角度看,M2同比增速持续回升。M2同比增速是地产周期较好的领先指标。在过去的地产周期中,M2领先房地产投资时间并不一致,有一个季度的,也有三个季度的。2021年12月,M2同比增速再次回到9%以上,结束了之前连续10个月下行的趋势;2022年5月M2增速达到11.1%,较上月上涨0.6个百分点,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今年三季度企稳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从土地购置费和建安工程投资运行情况看,本轮房地产投资筑底时间可能较长。
2021年土地成交相对冷清,拖累了今年土地购置费增长。2021年,在销售回落、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房企拿地意愿低迷,土地成交价款同比不断下降,直到三季度后才止跌回升,全年仅增长2.8%。考虑到土地成交价款同比领先土地购置费同比10个月左右,今年土地购置费增长状况也不容乐观。2010年以来的三轮地产周期,前两轮房地产投资上涨主要是靠建安工程投资拉动的,2015——2018年的房地产投资上涨主要是由土地购置费增长拉动,土地购置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也从2015年的18%上升至2021年的29.5%。因此,土地购置费的低迷对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支撑也会下降,甚至会造成拖累。
销售回暖幅度有限和库存高企以及去年土地成交面积低迷将拖累今年新开工。回顾2015——2018年,受房地产供给侧去库存政策影响,棚改工程的推进促进商品房销售快速回暖,但房企新开工与扩大投资态度仍比较谨慎,较高的去库存压力造成了销售回暖期间建安工程投资并未出现明显上涨,甚至还有小幅回落。而在本轮地产周期,商品房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房企去库压力较大。去年土地成交占地面积大幅下滑导致房企土地储备不足,影响今年新开工进度,预计新开工增速仍会继续负增长一个阶段。因此,在高库存、房企现金流紧张以及销售回升幅度有限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建安工程支出增速有可能较低,甚至转负。
综上所述,在房地产销售反弹力度较弱、房企融资情况尚未明显好转、土地购置费和建安支出缺少支撑的情况下,本轮房地产投资可能于三季度触底企稳。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不排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四季度出现小幅回升的可能。
短期来看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作为支柱性产业,亟须发挥其“稳定器”作用。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探底过程,有必要从供需两端进一步推出有力度的政策举措,着力促进购房需求释放,改善房企融资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需求端看,一是进一步提供稳定的居民住房信贷支持,适度下调房贷利率。当前全国个人房贷利率水平与2020年6月份水平相当,但较2016年二季度4.52%的利率水平高约90个基点。与此同时,全国住房公积金贷款5年期以上利率自2015年8月起就维持在3.25%的水平,而目前商品房销售状况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跌幅度更大。因此,建议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下调房贷利率,适度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二是增加改善型需求的金融支持,减少非市场化限制性购房政策。相较于前两轮地产周期,本轮26岁左右拥有潜在住房需求人口规模处于下降阶段,同时本轮地产周期城镇化进程也开始放缓,这意味着首次置业需求群体规模缩减。但值得注意的是,1982——1987年出生的人口小高峰在今年进入35——40岁改善置业的窗口期。为充分满足改善型住房需求,可鼓励商业银行对满足具体条件(比如已还清首套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三是应坚持因城施策,推动更多城市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对于库存较高、土地财政依赖度较强的城市,可通过取消限购限购、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促进需求释放。对于库存水平偏低,需求本就旺盛的部分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可通过下调房贷利率、取消限购限售等措施促进房地产销售企稳回升,带动低能级城市销售回暖。
从融资端看,一是商业银行应加快开发贷审批和发放速度。一季度房企开发贷余额同比增速为-0.4%,是该数据自统计以来(2004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商业银行对房企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建议商业银行不停贷、不抽贷,保持预期稳定,满足房企合理的资金需求。商业银行需摆脱“一刀切”的固有思维定式,改善风险偏好,合理评估房企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增加对优质房企的贷款支持;二是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增加对优质房企的直接金融支持。受销售下滑、房企资信状况不佳和预期偏弱的影响,当前大多数民营房企发债情况仍未好转。建议后续适度增加优质民营房企的直接金融支持,包括债券融资、信托融资、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ABS、供应链金融等。三是可考虑适当延长“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两集中”制度的考核期,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和债务压力,稳妥化解债务风险。四是对现行土拍规则中较为严苛的条款做出适当调整,增加土地供给,重新激活土地市场。建议取消或调整竞高标准建设方案、竞自持或配建、现房销售等部分较为严苛的条款;建议适当降低保证金缴纳额度,延长出让金缴纳周期,助力房企控制拿地成本,提高参拍积极性。考虑到政策向投资传导的时滞性,适当的政策调整宜早不宜迟。
安永报告:ESG可作为房企转型抓手,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关于促进咸宁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贝壳研究院]对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及长期趋势的看法
鄂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浙江三孩家庭住房有倾斜:涉及优先购房、公积金贷款等
该意见从完善公租房保障、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优惠等多方面,对三孩家庭住房保障予以支持。
库存压力攀升之下,6月新房成交有望环比增长两成
政策效应开始发酵,去库存仍是维稳市场的主要抓手。
2021年全国6611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逾2万亿元
2021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29156.87亿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倪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决定:任命倪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深交所: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通知》提出,鼓励优质房企发行公司债券兼并收购出险房地产企业项目。
“一人购房全家帮”,12城购房门槛再下降
广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方案:全力稳定房地产投资
6方面152项措施推动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
整体延续低温态势,城市之间冷热不均。
央行: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
信贷数据回暖明显,向好趋势有望延续。
国家统计局:4月份CPI同比上涨2.1% 居住价格上涨1.2%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2年4月份CPI和PPI数据
2022年4月份CPI温和上涨,PPI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2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开局总体平稳。
国常会: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
国家发改委印发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
到2025年,北部湾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人口流动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负增长 成都杭州是*大“赢家”
人口流入情况,是一个城市吸引力的重要表征。
金融地产股走强助推沪指涨1.12%,两市连续3日超3000只个股上涨
房地产午后走强,保利发展、金地集团涨停。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促进房地产政策措施及购房消费补贴预约登记有关事宜的公告
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郑开两地实现缴存职工互认互贷、互设专窗、两地业务一地办理。
不再“两地跑”“来回跑”!郑开公积金同城通办见成效
开封市公积金中心与郑州公积金中心签订了郑开公积金同城化合作协议。
撤销!海南一县级市楼市“松绑”政策“八日游”
从文件出台到撤回文件,海南第二个楼市“松绑”政策“八日游”后被取消。
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倪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6月24日,中国人大网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的名单。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倪虹为住建部部长
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的名单。
厦门湖里区分层次保障人才及重点群体安居需求:*高可享200万元购房补贴
降价跑量!哈尔滨一二手房交易艰难
经历了数月低迷后,哈尔滨楼市企稳复苏趋势初显。
“打新热”不减,上海五年前“网红盘”*高涨幅116%
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大湾区,已有城市率先复苏
相较于长三角、环渤海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区域。
如今,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去杠杆”浪潮下,楼市下行压力加剧。
海南楼市AB面:买不到与卖不掉的房子
买不到房的和卖不掉房的,好像两条平行线,无法相交在一个交点上。
东莞二批次集中供地:8宗地揽金121亿元
常态化核酸检测成商务楼宇服务客户切入点
商务楼宇特约核酸检测服务对测试者更加便利,是一种有益尝试。
本公司预期该呈请将不会影响本公司的重组计划或时间表。
天誉置业一笔3.4亿港元抵押借款到期未偿还
禹洲迎新掌门:林龙安转身 其妻郭英兰接棒
一份辞呈结束了林龙安近13年作为禹洲集团董事会*的生涯。
银亿股份:已实施完成重整计划中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
6月26日,银亿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重整计划执行进展的公告。
泰禾集团回复年报问询函:除黄其森外,其他董监高不存在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情形
6月25日,泰禾集团回复深交所年报问询函。
合景悠活执行董事王跃辞任 疑与业态重心转移有关
5月31日,合景悠活发布了执行董事辞任的公告。
佳兆业美好执行董事吴建新辞任 或与母公司流动性危机有关
终止收购佳源服务 成立浙江城市服务公司 金科服务的投资与收并购
金科智慧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布局城市服务领域。
万科46.9亿元争得东莞地块 二轮集中供地市场出现复苏
土地市场集中供应,“你方唱罢我登场”。
22城首轮集中卖地4969亿元 上海杭州北京收金*多
22城首批次集中供地中有16城土地溢价率不及5%,14城仍有土地遭遇流拍。
今年首轮集中土拍结束,流拍率*高的城市竟然是TA!
赶在上半年结束之前,首轮集中土拍迎来收官。
近5000亿元!22城首批集中供地收官
22城共计推出涉宅用地469宗。
西安第二轮集中供地收官,7宗地收金47.57亿元
2022年西安*一批次集中供地第二轮土拍结束。
沈阳*一轮集中供地收官,4宗地总成交金额13.99亿元
*终5宗涉宅用地底价成交4宗,流拍1宗,总出让面积142846㎡。
上海土地格局重塑: 招商蛇口独占鳌头 外来房企崭露头角
今年上海首批集中供地6月8日落下帷幕,从成交来看,上海土地市场格局再次被重塑。
杭州2022年计划供应住宅和商服用地328宗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业应成为城市发展助推器
王磊提出,关键是要使房地产市场发展节奏与城市发展的步伐相匹配。
黄卉:租购住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核心问题是什么?
随着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就业、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都不会存在差异。
专访伍戈:未来几年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可能趋势
地产不稳,经济难稳。效率高、经营稳健的企业依然有望在未来崭露头角。
专访贾康:今年经济增速不低于5.5%,700多城市均价曲线
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作同比,应该还是要提出为6%左右,或者接近6%,至少不能低于5.5%。
任涛:如何准确把握“因城施策”与 “良性循环”的内涵?
房地产业作为单独一个行业,内部需要畅通。
易宪容: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发展保障房, 一个重大的尝试!
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是未来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重要部分。
房地产政策有必要进一步释放维稳信号
建议加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节力度。
专访周和平:迫切需要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当代金融的创新也需要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在文化产品流通中获得收益。
住建部等三部委:2021年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13964.22亿元,比上年增长4.52%
6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1年年度报告》。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资金信托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下降27.71%
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与占比持续收缩。
6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7%,5年期LPR为4.45%。
今年前5月房地产信托违约超400亿元,“涉房”仍是监管风向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
加强联动,制定具体落实政策措施。
植信投资研究院:5月房企融资指数为-8.2,总体融资能力依然不足
6月7日,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5月植信房地产综合指数。
厦门:截至5月底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约516亿元 使用率96.04%
6月7日,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关于公布住房公积金贷款使用率的通告。
央行:进一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进一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华南城:万鸿涛获任执行董事兼副总裁
主要分管公司运营管理、战略协同和新业务发展工作。
约旦1-11月房地产交易额同比下降28%
房地产交易额为28.7亿约第,同比下降28%。
这个11月,头条属于马云,同样也属于恒大许家印。
海外莱福,为海外房产托管保驾护航
蒙特安维紧抓英国楼市反弹机遇,携维德苑惊艳亮相
韩国:首尔房价涨幅创近十年新高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经济统计系统11日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韩国首尔市房价上涨率创下了近十年来的*高值;不过,该国地方的房价则时隔14年首次下跌。
美国政要发表一些跟汇率有关的言论,希望借此影响国际外汇市场的运行方向,引导美元汇率走势。
消费者对快速配送的需求推高了工业地产的吸纳量,尤其是配送链条末端的小型配送中心。分析显示华盛顿工业地产*有可能因快速配送的迅猛发展而获益。
金螳螂高管发生人事变动,张新宏上任董事长及总经理
6月23日,金螳螂(002081.SZ)发布第七届董事会*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照明行业资本高手”王冬雷被举报侵占2.4亿元巨款
曾经坐拥港股雷士照明和A股德豪润达两家上市公司的王冬雷,如今却因被举报而重回大众视线。
专访雷士照明CEO林良琦:领衔照明新生态
10万家装企业面临“生死劫”?头部企业谋求突围
疫情下,劳动密集型且高度依赖线下服务的家装行业,更是受冲击*广、程度*深行业。
22G101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正式出版上市!
是我国建筑结构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
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推动绿色建材下乡,浙江省获批首个活动试点
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今年3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通知》。
超3轮涨价!马可波罗新明珠蒙娜丽莎价格*高上调6%
扛不住成本上涨压力,陶瓷行业频繁上调产品价格。
海南让建筑垃圾“减量”“增值”
库存压力攀升之下,6月新房成交有望环比增长两成
浙江三孩家庭住房有倾斜:涉及优先购房、公积金贷款等
2021年全国6611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逾2万亿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倪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深交所: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一人购房全家帮”,12城购房门槛再下降
广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方案:全力稳定房地产投资
浙江三孩家庭住房有倾斜:涉及优先购房、公积金贷款等
降价跑量!哈尔滨一二手房交易艰难
“打新热”不减,上海五年前“网红盘”*高涨幅116%
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大湾区,已有城市率先复苏
郑州“*高学历楼盘”停工调查:政府已成立专班解决
海南楼市AB面:买不到与卖不掉的房子
禹洲迎新掌门:林龙安转身 其妻郭英兰接棒
库存压力攀升之下,6月新房成交有望环比增长两成
深交所: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倪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2021年全国6611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逾2万亿元
浙江三孩家庭住房有倾斜:涉及优先购房、公积金贷款等
“打新热”不减,上海五年前“网红盘”*高涨幅116%
东莞二批次集中供地:8宗地揽金121亿元
库存压力攀升之下,6月新房成交有望环比增长两成
住建部等8部委: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工作
广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方案:全力稳定房地产投资
2022年五月房地产大事件盘点
深交所: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倪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住建部:今年1-5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74万个
2021年全国6611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逾2万亿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