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染源调优产业结构 南京多举措治理环境污染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李文青坦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建设面广量大,机动车持续增长,环境基础设施水平难以匹配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诸多“污染源”成为“雾霾源”。但随着今年2月14日,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布《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南京市将采取多举措治理环境污染,让南京蓝天永驻。
*新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南京的机动车总数已经达到273万辆,尾气污染在PM2.5、臭氧污染中的“贡献”已接近30%。
管住汽车“排气管”,南京打出“组合拳”。例如,到今年底前,全市基本实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电动公交全覆盖;提前淘汰更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对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实施暂扣驾驶证、扣分、罚款等刚性措施;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严格新车环保装置检验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去年9月1日起,中山陵园风景区内全天24小时禁止国Ⅰ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国Ⅲ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车通行。而根据新修订的《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南京将建立重污染天气分级预警和响应机制,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可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
工地扬尘是导致雾霾的又一“元凶”。南京市未来会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拆迁工地洒水或喷淋措施执行率达到100%。同时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工地扬尘和非道机械排气“精细化、智能化、常态化”管控。制定智能监控和自动降尘标准规范,建成全市工地扬尘监控信息化指挥控制平台,将扬尘管控措施不达标等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梅钢搬迁是南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南京今年将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推动南钢、梅钢逐步关停焦炉,落实去产能任务。到2020年,压减水泥产能448万吨,化解船舶产能90万载重吨。“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 南京市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强调,各地已明确的退城企业,要明确时间表,逾期不退城的坚决予以停产。其中还专门提到,到2020年10月底前,南京等城市主城区范围内钢铁、水泥、焦化、石化、化工、有色、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基本实施关停或搬迁。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严禁在长江干流1公里范围内新建化工厂”“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翻看《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严禁”“严控”“一律”等词语高频出现。防止落后产能“回潮”,南京编制完成“三线一单”,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治理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同时将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