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古而为今——阳新“恒寂”雕塑首展在南京开幕
“恒寂—阳新雕塑展”于2022年6月18日在南京芥墨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29件石雕作品,主要由“星球”、“如是”、“石窟建筑”、“空”等几个系列组成。
阳新,独立学者,鉴藏专家。专注于古代造像艺术,活跃在学术、艺术、文物等多个领域,其专著《梵物志》在业界影响甚远。由于自身对石窟艺术深有钻研,并有许多独特见解,所以他的作品有非常浓厚的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底蕴。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这些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法古不泥古,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让文物活起来。
依照古老的工序,通过有温度的双手,让一件一件手作之物逐渐成形,*后落地生根,带着古人的余韵,内心升起一种莫名的沉静和踏实,似乎曾与古时风月同行,这份心灵上的感受已是无形中的馈赠。
古往今来,人们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挖了无数个石窟,在坚硬冰冷的石洞中忙碌,刻上各种符号,寄予希望。
巨大的信念,以及巨大背后所涵盖的渺小,每一个个体的存在价值与无限宏大叙事并置在一起,纳须弥于芥子,又仿佛如纪念碑般矗立。这些作品可以是关于空的表述,也可以是关于实的幻景。
完全用手工去雕刻,体会一刀一凿与石头之间的寂灭与生长。
对造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很多时候近乎苛刻。并且每一件都有所本,*非主观臆造,都是从古代石窟雕刻中截取一些片段和元素,经过重组与解构之后,让它们呈现出新的意向。
比如作品《空相》是较为典型的云冈石窟北魏后期的样式,脸型的线条刚劲之中带有柔和,嘴唇厚实,平坦的前额与开阔的眉线是云冈造像的一大特点,面部是历经时间穿过后的沧桑感,背面有让人遐想的禅意空间。还有许多以响堂山石窟造像为样本、以青州造像为参照、以济南神通寺隋代四门塔为原型的作品等等,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法古之上的再创作。
如阳新先生的同名新书《恒寂》中所言:取名恒寂,一为致敬无名之工匠,二为敬畏无限之宇宙。
重视工匠,着眼于普通个体,这让作品更有所依托,让工匠精神得以彰显。
以古之法为今所用,实则向内求而为外,澄明本心而显人性之光。面朝茫茫宇宙,那些看不见的光能穿越古今,恒存于天地。
展览地点南京芥墨艺术馆 (南京市中央路302号创意中央文化产业园)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