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年新突破南京江北新区崛起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公布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南京江北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入选。这是南京第二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也是近十年来南京*一获批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申报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需要对产业规模、创新水平以及发展环境、政府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价,考验地方战略规划、资源整合、产业培育等能力”,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共有19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已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先锋军”。此次国家级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何以花落江北新区?离不开江北新区抢占先机搭平台、优服务,以及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构建的良好创新生态,相关探索值得关注。
抢占新赛道,决胜创新关键在核心技术
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的重大使命,在规划生命健康产业时,更是旗帜鲜明打创新牌、走创新路。通过不断优化产业链布局,江北新区把重点聚焦在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并明确对标国家战略、攻关核心技术的发展思路,实现在多个细分领域内的强势“领跑”。
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江北新区聚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引导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参与20余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及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助力企业获批药品证书350余件,在研一类新药200余个。
企业是激发产业集群创新活力的主体。为打造枝繁叶茂的创新型企业森林,江北新区大力开展“掐尖式”招商、“梯队式”培育等多项举措,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融合创新;自主培养了一批新兴企业,依靠“新技术”“新产品”,赋能地方创新活跃度。
开春以来,首款国产3CL靶点抗新冠创新药先诺欣上市投产,驯鹿生物CAR-T产品斩获两项美国FDA资格认定……江北新区原始创新技术捷报频传,产业创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据悉,今年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技术突破“爆发年”。
培育新动能,产业创新覆盖“全链条、全周期”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科技基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这些仪器往往价格昂贵、耗资巨大。世和基因创始人邵阳在谈及创业时,总会提到江北新区通过提供高端仪器帮助企业迈出了关键一步:“当时一台测序仪需要200多万,企业自己购买的话压力很大”。江北新区通过设立生命健康产业科学仪器共享服务联盟,推动超万台高端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让仪器设备成为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和“强引擎”。
近年,越来越多地方开始注意到,要支撑集群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专业服务不可或缺,包括设备支撑、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江北新区先行一步,高标准搭建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打造产业创新“新优势”。
新药检测中心、质谱检测与分析中心、基因测序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生物样本库中心、大数据中心六大专业技术中心,服务水平国内外领先;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生物样本汇交、多组学数据发掘、临床转化到服务新药创制的全国规模*大、体系*完善的生命健康多组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南京脑观像台,开发新一代的脑成像装备-新型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提供“高通量、定制化、一站式”的技术服务,为脑科学研究者提供*流技术交流与服务平台。
“发展中总会遇到新问题,服务没有*好只有更好”。2021年12月,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注册申报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专门解决新产品上市难题;去年4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南京服务中心揭牌,聚焦为细分领域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与申报指导服务……江北新区不断细化服务颗粒度,为产业创新铺就高速路。
打破隔离墙,创新网内资源要素高效流通
坐拥南京高校林立、院所众多等先天条件,江北新区在推动产业集群创新方面具备基础优势,而这种优势能在多大程度上体现,要看各类资源能否产生聚合效应。在此过程中,“有形之手”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联合12家重点临床试验机构成立“南京临床研究伦理协作审查联盟”,推动医疗机构科研提升与产业转化,防范新兴科技领域潜在风险;促进14家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链骨干企业联合申报市新型研发机构联合技术攻关项目……紧抓平台建设、项目合作等,江北新区不仅打破了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还营造出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为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合作效率,江北新区做足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文章,构建了从特色原料药、医工材料及药用辅料生产、原创新药研发生产到基因检测诊断、基因治疗、细胞治疗、高端医疗器械、健康医疗大数据,再到专业健康管理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很多企业表示:“选择在新区落户,主要考虑这边产业链比较全,找供应商、合作伙伴相对方便”。
此外,围绕制约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江北新区还持续构建与国际等高对接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体系,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产品,为企业解决“资金之困”。依托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生物医药企业开辟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建设省级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沈杨子)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