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制造局绽放新光芒 百年工业遗产不断传承
它就是诞生于1865年,由当时的两江总督李鸿章开办的金陵机器局,于1912年改名为金陵制造局(下文统称金陵制造局)。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这里生产出的新式***炮,创造了诸多中国*一,有的甚至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当时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今天,金陵制造局作为国家工业遗产已成为南京的文化新地标,得到保护和利用,并通过创意融合等形式在南京的明城墙外、秦淮河畔绽放出新的光芒。
通过技术引进与仿制进行集成创新,使中国的火器等军事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创造了诸多中国*一。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国外的经济侵略和“船坚炮利”的军事力量,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必须奋起和自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建立新式的兵器厂和其他工业项目,如此才能救亡图存。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一场变革,洋务运动开始兴起。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几乎都是在江苏迅速起家的。“江苏在当时是全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基于此,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指出,“江苏实际上成为我国洋务运动的重要起源地。”“这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在著名学者薛冰看来,南京是洋务运动昌盛发展的城市。李鸿章当了两江总督后,即在南京大搞洋务运动,从而迈出了实业救国的*一步。其中*著名的就是金陵制造局。当时,李鸿章的理想就是把南京变成一座工业化城市,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军工业。在此基础上,金陵同文电学馆、江南水师学堂等新型的国立教育机构也开始在南京出现。
据了解,金陵制造局堪称是李鸿章在秦淮河边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辉煌。厂区式样及格局参照了英国的工业建筑风格,而厂房里的设备则是从欧洲各国引进,是当时世界上**流的。在李鸿章的格外关照下,金陵制造局的规模不断扩大,*辉煌的时期,拥有工人近千人,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
据《南京工业遗产》作者、南京民俗博物馆副研究员徐龙梅介绍,到了1869年,金陵制造局已能制造多种口径火炮,以及炮车、炮弹、******及各种军用品,其生产的新式***炮在产量和质量方面均居全国首位,从而结束了清军使用冷兵器的落后局面,进入了热兵器时代。此后,金陵制造局通过技术引进与仿制进行集成创新,使中国的火器等军事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不仅成功仿制出加特林机关炮、马克沁机关***等,还组织试制火箭等新式武器并获得成功,创造了诸多中国*一,有的甚至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璀璨辉煌的一页。
民国时期,金陵制造局先后更名为金陵兵工厂、第二十一工厂、第六十工厂,在此期间,一度规模缩小,军火产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兵工厂。从1932年开始,这里又逐步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兵工生产基地之一。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国家计量局局长的李承干历任厂长16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金陵兵工厂分水陆两路西迁重庆。接到西迁命令后,职工废寝忘食拆卸机器设备,不到半月就将全厂五千余吨的机料、器材物资装箱完毕,用火车、汽车、轮船多路齐发,分头运往汉口后转往重庆,成为当时全国搬迁*快、复工*早的兵工厂。1948年底,当时的第六十工厂被迁至宝岛台湾,只留下无法搬走的厂房和少量破旧机器设备。再后来,随着1949年南京解放,此处曾先后更名为华东军区军械总厂、国营晨光机器厂,其军工制造的血脉得以延续,始终以国为重、以军为本,见证了东方大国军工制造和航天事业的崛起。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和用地结构的调整,诸多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么退出历史舞台,要么逐渐迁离城市中心地带,从而遗留下许多旧厂房、旧仓库等曾承续工业文明、书写现代化进程的工业遗产,这些遗产承载着行业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然而,在不断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淘汰和替代,很多厂房就没了。
但是,金陵制造局留给南京的,不仅仅是百年奋发图强的历史,还有整个中国都不多见的完整工业遗址。其旧址至今仍留有不同年代独具特色的各类建筑达60余栋。这就是一座反映中国工业建筑历史演变的博物馆,见证了中国民族军事工业百年兴衰史。2018年,金陵制造局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如何把尘封的历史活化利用?如何才能保护、利用好老旧厂房的空间资源和文化遗产?无疑,就要使其变成参观展览的素材和工业旅游的产品。据了解,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刚刚在国内兴起之际,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于2007年开园,目前已成为国内知名的融科技、文化、商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时尚消费和创意产业中心,是南京的文化新地标。
园区分为五个功能区,除了创意创业核心区、创意时尚会展区,还有文化旅游体验区、军工博览展示区和品质生活休闲区,充分发掘了工业遗产的利用价值。在提倡创意、休闲文化的今天,依托于明城墙和秦淮河,以及自身的文化内核和特殊价值,创意产业园内到处流露出一股清新文艺的气息,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穿梭其中,时光一下子变得恍惚起来。
据了解,金陵制造局众多老建筑经过统一修缮,已经租赁给各类文创公司,有的从事传承云锦、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交流,也有高端设计院、当代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这里,入驻企业和园区互相成就,彼此成全。据南京晨光1865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邹超介绍,园区内的品牌商户越来越多地重视文化展示、体验和浸入式互动。
在百年民族工业精神的推动下,创业精神成为当代报国、强国的体现,邹超告诉记者,“与历史精神相得益彰,园区现在已经变为创业者的乐土。”此外,在继承和发扬百年文化遗产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基础上,园区还瞄向对外文化交流、影视产业,并尝试缔结艺术与工业的新型伙伴关系,通过文化重塑,实现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在邹超看来,“这既是对原有金陵制造局保留的建筑结构整体性的尊重,留住了工业文明的记忆,也开发衍生出新的价值。”
150多年来,金陵制造局虽经几度变迁,但其所承载的富国强军、自强不息的希翼与精神一直没有改变,并一直传承和延续了下来。南京市秦淮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金戈表示,这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处设施,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在150多年的时光中,它们见证了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可以唤起大家对100多年来发愤图强的人们所产生的深深的敬意。”基于此,金戈建议借鉴江南造船厂厂史博物馆被上海命名为江南造船博物馆的做法,可以在金陵制造局旧址建立南京近代兵器工业博物馆,“其中可供展出的重要文献,包括李鸿章的奏折、李承干的履历表,还有金陵兵工厂的印章,等等。”
除此之外,金陵制造局尚有多少资源还在沉睡当中,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其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又在哪里?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周岚曾建议,在做好合理规划下的市场化开发的同时,工业遗产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新模式、新业态,比如开办成体育场馆、养老中心、培训基地,等等。
对金陵制造局来说,其制造业的血液一直在流淌着。在以智能制造迈向“制造强国”、以科技创新促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晨光1865科技创新产业园呼之欲出,其着眼点在科技创新上面。
2017年9月江苏金陵智造研究院已在园内正式落地揭牌。据邹超介绍,金陵智造研究院堪称是走军民融合之路的典范,它将先进的航天技术和产品转化用于民用,培育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智能制造关键零部件三大产业,未来将建成国防工业领域*流的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研究机构。
这也意味着,在秦淮河畔的这片土地上,不仅要传承代表中国“工业机械制造1.0时代”的金陵制造局的民族军工精神,还将通过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助推中国进入“工业4.0时代”。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