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心中有数”更要“手中有术”
2022年07月01日 08 :南京文化人才 稿件来源:江苏商报
在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研究工作25年,黄南不断探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提出对
在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张不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经济数据报表,旁边的一本笔记本上记录着近期经济工作的要点,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黄南正在伏案工作,将她对当下经济的思考整理成一份份建议。
《以扩大内需助力南京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创新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南京路径》《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供给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这些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对当前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堵点给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破解方案。
“经济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无所不及。作为经济工作研究者,我们需要‘心中有数’,洞悉经济发展内在规律,更要‘手中有术’,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比如说,为什么牛奶大多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用圆瓶子?黄南说,根据经济学成本效益原则,厂家可以为产品增加或者减少某个功能,但是如果增加或者减少该功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比不上为此所花费的成本,厂家是不会去做这件事的。
就像可乐属于软饮料,大家随手拿了就可以喝,圆形比较称手;而牛奶很少有人拿起就喝,所以容器的形状无所谓。此外,与可乐可以常温保存不同,牛奶大多需要存储在冷柜里,方形比圆形更节约空间,所以牛奶的容器大多都是方形。
黄南说,经济学让人“由小见大”,透过一杯咖啡的制作就可以解释供需理论;经济学又“包罗万象”,从家庭柴米油盐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经济学更与时代“同频共振”,从百年来的产业升级到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背后都有经济学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
她开始关注城市创新。“南京是国内少有的几个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在《加快提升南京创新首位度的路径与战略举措》中,黄南建议,南京要不断加强成果转化、夯实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加大对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重视力度,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她也关注产业升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在《南京产业结构调整绩效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中,黄南从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效益及生态可持续性入手,发掘亮点和成果,寻找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和建议。
她更关注中小企业发展。“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活下去、好起来、更健康。”通过《南京中小企业竞争力状况研究》《提升南京市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路与措施》等研究,黄南用定性和定量指标对南京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探究了政府在中小企业竞争力中的推动作用,建议根据南京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
近五年来,黄南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社科基金项目5项,南京市软科学项目2项,2019年申请并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在内部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著作多部。
“2013年,南京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意见》,此后,陆续出台了《南京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政策。近年来,南京不断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布局新赛道,在数字经济发展上打下了坚实的‘家底’。”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将其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着碎片化现象较为普遍、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应用推广力度不足、群众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如何打破这些壁垒?黄南建议学习杭州等地的成功经验,“加快推动南京‘城市大脑’的建设,以此整合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场景,促进各个场景之间的无缝对接。”
这项举措让黄南眼前一亮。她在《资政专报》中建议,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场景建设的公开招标,降低对企业规模等方面的约束性门槛,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应用场景建设,构建起政府“搭台”、社会各界“出题”、企业“答题”的发展架构。
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南京该如何作为?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致公党南京市委会副主委,黄南认为,南京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同时,也要积极寻找新的经济热点。
在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研究工作25年,黄南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在她看来,经济学研究能够帮助打开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大门,透过这扇门,发现隐藏在种种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感受纷繁复杂现象中隐含的简明逻辑。“这是我从事经济学研究*大的快乐。”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