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产业规模扩大如何破解“造血”难题?
新华报业网江苏经济正文信创产业规模扩大,如何破解“造血”难题?2022/11/27 17:38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推进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血液”一直是业界难题。11月25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大会上,信创人才培养成为焦点议题。国内产业大咖、骨干企业、高校专家们围绕软件人才培养、信创生态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力图找到破解“造血”难题的方案。
核心技术事关国家信息安全,没有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应对核心技术“***脖子”难题,信创产业应运而生。“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通俗而言,就是要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实现国产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在会上指出,这是实现信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信创产业发展,在政策推动下,2022年信创产业开启规模化应用,从党政信创向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行业信创拓展,市场空间巨大。”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谈辉认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信创产业正进入“黄金”发展期。据有关机构预测,整个信创产业规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2万亿元。
对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信创产业而言,软件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关系整个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江苏的软件名城、软件园区以及软件企业在数量上均为全国*一。省内有34家软件企业上市主板和科创板,10家软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强,33家企业列入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清单。产业快速发展,也意味着人才需求量更大。
“当前,江苏信创软件人才培养仍面临着课程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深入不够、校企联动***不足、职业培训市场不完善、科研和工程实验条件匮乏等问题。”在信创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谈辉直指信创软件产业链人才供需失衡,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现状。数据显示,每年全国信创人才缺口高达100万,其中江苏省信创人才缺口占比10%,达到10万人。
对此,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姜良表示,发展人才“*一资源”、服务壮大万亿产业,当务之急需要持续深化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建设,加速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江苏,共同打造信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圈。
产教融合的关键是“供”“需”有效对接
推动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在于产教融合的深化。江苏软件产业基础雄厚,为实现信创人才的产教融合提供了“硬支撑”。加之江苏高校众多,科教资源丰富,这些都为产教融合得以“向深探索”打好了基础。
“过去,我们一直在学习和引进别人的技术,围绕Wintel(Windows+Intel)体系和AA(Android+ARM)体系培养应用软件开发人才。然而,信创产业发展需要具备自主研发复杂软件系统能力的创新人才。”面对我国软件人才培养高度依托国外技术体系的现状,黄志球认为,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应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软件信创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系统培育能力。
“信创人才的持续健康成长,既离不开龙头企业构筑自主培养机制,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人才共同发展,也需要高校加入实现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共育人才的新模式。”谈辉认为,实现产教融合,人才“供”与“需”的有效对接是关键。信创基础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根据调研显示,院校培养排在首位的岗位有4个,分别是基础软件开发人员、应用软件开发人员、硬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随着信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院校培养方向、培养领域的动态调整要求也越来越高。
龙芯中科等龙头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校企紧密合作新方式,助力改进办学方向及办学模式。作为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教育品牌,龙芯教育业务涵盖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三大领域。“我们根据这三类教育的属***和要求,既要培养‘用’计算机的人才,更要培养‘造’计算机的人才。”龙芯中科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杨昆表示。
作为人才主要供给端的院校,也需更“接地气”,紧跟产业需求进行培育机制的“迭代”——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校以系统能力培养为导向,在课程体系中融合信创场景、案例与问题,并先后与曙光、翼辉等企业达成课程共建合作,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沿***和实用***。而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合作企业的资深技能大师和专家组成******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混编师资团队,“这不仅搭建了校企人员交流的平台,也让学院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敏说。
培育和招引人才,需要搭建成熟的“生态系统”,对于信创这一相对“年轻”的产业而言,该如何高质量“建圈”?
记者了解到,江苏已成立信创产业链专班,并提出“十四五”期间,围绕2025年全省软件产业力争实现1.6万亿元等目标,持续做优做强信创产业。
政策引导仅仅是*一步。“构建产业和人才‘同频共振’‘双向赋能’的良好格局,搭建政府、产业、高校协同促进的交流平台,共同打造软件产业人才发展的优质生态圈。”姜良认为,政企学研的充分结合互动,平台载体的孵化培育尤为重要。
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该基金会由省工信厅创办,省人才工作有关部门、省骨干软件企业和有关高等院校共同参与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此前已累计为江苏培养4000余名优秀的软件企业家,服务软件企业1200多家,为14万余人次的软件和互联网人才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公共服务。
“可通过强企建设,用领军带动整体发展;梯度培育,从源头抓好苗子培养;打响品牌,营造优厚发展氛围。”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大学教授谢俊元举例说,比如举办领军人才沙龙,今年吸引了460多位政、产、学、研、金、用等领域高端人才和专家参与;再如,打造品牌公益活动“爱英之旅”,仅10月21日走进江苏科技大学,就组织10余家企业带来总计超300个岗位走进校园。
事实上,我国信创软件仍在不断发展之中,相关技术岗位还未成熟,需要不断更新工程体系与实验环境,遵循信创人才培养的成长图谱,分阶段、分层地创造信创学习与实践环境。就在大会当天,发布了江苏信创人才图谱公开版,并进行了“芯火”公益捐赠签约。行动倡议各方立足江苏省软件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触角延伸至青少年培养阶段,面向中小学、高职、高校开展基于龙芯、鲲鹏、昇腾等技术路线的青少年信创教育推广和普及,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提前布局江苏信创人才培养和储备能力。
“很多举措不会立刻收效,但在问题和目标都非常明确的前提下,这些人次工作一定会为江苏软件产业、信创产业提供持久且有效的动能。”谢俊元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杉 付奇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