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化日益繁荣,南京不断推进文化领域改革,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实力大幅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并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本文从国家*新《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以下简称“分类”)介绍入手,详细介绍了国家*新分类的目的和作用、定义和范围、编制原则、结构和编码和有关说明,以期给读者一个关于分类的直观感受,了解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是怎样区分并认定的过程。
在详细介绍分类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结合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对2018年南京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企业数情况,营业收入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就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发展情况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情况以及文化产业大类发展情况与往年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详细描述产业数据发展的前提下,文章结合近年来南京在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及取得的成效上,对全市201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特点进行了提炼总结,共分析发掘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新业态发展迅速、文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空前、文化会展影响不断扩大四大特点。
这四大特点中既有相关数据支撑,如:南京先后建成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1个,国家文化与融合示范基地1个,国家广告产业园1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9家,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6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南京市投入50.2亿元,建设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保护文物遗产,宣传知恩图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也有诸如2018年11月,南京把连续举办九届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升级更名为“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突出重点,深化内涵,率先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展览交易的探索实践。这些活的情况的描述,以期给读者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和对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全面认识。
2018年,南京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契合南京特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园区承载、项目推进,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人才为先、环境为重等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新机制,壮大文化新业态、打造文化新品牌、集聚文化新人才,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现将全市2018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介绍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统计保障,建立科学可行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重新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以下简称“分类”)。分类为反映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活动提供标准分类依据,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提供统一的定义和范围,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统计服务。
1.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1.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根据文化生产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组合,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
根据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分类在考虑文化生产活动特点的同时,兼顾文化主管部门管理的需要;同时立足于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分类的可操作性。
分类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的分类方法,在定义和覆盖范围上与其衔接。
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一层为大类,用01-09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43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46个小类。
1.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对应关系。在分类中,如国民经济某行业小类仅部分活动属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则在行业代码后加“*”做标识(共18个小类),并对属于文化生产活动的内容进行说明;如国民经济某行业小类全部纳入文化及相关产业,则小类类别名称与行业类别名称完全一致。
2.分类全部小类对应或包含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相应的行业小类中,具体范围和说明可参见《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3.分类的9大类中,01-06大类为文化核心领域,07-09大类为文化相关领域。
二、201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初步反馈数据及相关数据测算,2018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超过3.4万家,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15.4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56家,实现增加值530.03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增加值65.0%。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长迅速,单位数从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的929家扩大到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1556家,企业数增长了67.5%;实现营业收入从1704.03亿元扩大到2889.66亿元,增长了69.6%,年均增长11.1%。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加值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中占*大部分,且所占比重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对南京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18年发展情况
2018年全市1556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89.66亿元,营业利润183.3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6.60亿元,营业利润19.67亿元;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实现营业收入752.19亿元,营业利润31.73亿元;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70.87亿元,营业利润131.99亿元。与2017年相比,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增加了14家,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增长了5.3%和19.6%。分专业来看,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呈现双增长,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分别增长17.3%和59.3%,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分别增长5.1%和18.4%;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营业收入有小幅下降,同比下降0.8%,营业利润与2017年相比增长7.5%。2018年文化核心领域增加值占比达79.8%,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增加值143.61亿元,文化内容创作增加值181.71亿元,创意设计服务增加值187.92亿元,三个门类累计占比达62.9%。
从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主要财务数据对比和文化核心领域数据看出,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南京市委2018年1号文件,把文化产业纳入全市“4+4+1”主导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组织专题调研,明确区级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以此为基础,初步形成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网络文学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内容创作、艺术品经营、影视等市级重点产业。构建产业政策体系。近年来,全市先后出台《创意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发展规划》《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1+1”系列文件,同时,结合市级产业重点,研究制定*新政策,确保覆盖全面、衔接有序、支撑有力。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修订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审核管理机制,统筹考虑对影视、出版(数字)平台和集聚区(园区)的扶持奖励。加强对艺术品经营行业的支持,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科学制定各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指标,发挥绩效引导作用。
四、2018年南京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特点
随着科技发展,南京新兴文化产业在全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持续扩大,并逐渐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不断产生新的文化产业的形态和种类。通过不断加大新兴文化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南京先后建成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1个,国家文化与融合示范基地1个,国家广告产业园1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9家,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6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
南京出台一系列文化扶持政策,鼓励文化与金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推进民营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行业的发展等,文化服务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行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得到显著调整。文化制造业占比逐年降低,文化服务业占比逐年提高,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长期超过6成,显示南京文化产业从制造业为主逐步向文化创意、内容生产、新兴文化等高附加值产业成功转型。
南京不断加大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投入,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满足群众需求,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彰显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形成众多区域文化产业地标。如:南京市投入50.2亿元,建设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保护文物遗产,宣传知恩图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南京文化会展产业从无到有,实现快速发展,扩大了本土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对产业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文化会展服务实现增加值逐年上涨,带动了文创产品设计和销售。
2018年11月,南京把连续举办九届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升级更名为“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突出重点,深化内涵,率先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展览交易的探索实践。展会期间,举办各类活动60余场,参展企业超300家,34个重点项目签约,金额超150亿元。中宣部文改办、科技部高新司领导现场指导,对南京办展工作表示肯定。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等出席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期,举办了“国家示范基地成果展”和“第四期国家示范基地负责人高级研修班”,集聚全国基地发展成果、集中开展研讨交流。
主办单位:南京市统计局 支持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ICP备05004952号-7网站标识码:3201000016
您是本站第显示网站总访问量位访客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