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大类11个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
南京六大类 11 个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 一、 背景 国务院先后出台文件,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
南京对照国家的七大类分类,并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禀赋条件,主要明确 了六大 类,并在六大类里面明确了 11 个重点发展方向。其中的部分方向,是过 去儿年重点 发展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新兴产业。今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推 动南京软件和 新兴产业名城建设,都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
依据国家和江苏省*新规划,我市对现有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做了进一步梳理、 深 化和完善,确定了*有基础、能够快速做大规模,*有优势、能够抢占技术制 高点的 六大类 11 个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高 端软件与新 兴信息服务、下一代信息网络、新型显示三个方向)、生物产业(包 括生物医药、生 物农业两个方向)、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智 能制造装备、轨道交 通、卫星应用三个方向)、新能源产业(智能电网方向)、 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 高端软件与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将主要依托一谷 两园”,分布在雨花台、浦 口和江宇区;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将主要依托中国(南 京)未来网络谷(无线谷), 分布在江宇区;新型显示产业将主要依托中国(南 京)液晶谷、分布在栖霞区。生物 医药产业将主要依托位于浦口区的中国(南京) 生物医药谷;生物农业产业将主要 依托位于漾水县的中国(南京)生物农业谷。 节能环保产业将主要集聚在高淳县和 六合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智能制造装 备产业集聚在江宇区;轨道交通产业集 聚在浦口开发区;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在浦 口的高新区。新能源产业中的智能电网产 业主要集聚在江宇区的中国(南京)智 能电网谷。新能源汽车产业则将集聚在漂水 县与浦口区。除六大“谷”夕卜,11 个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将重点依托 21 个 园区和基地。
二、 发展重点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重点突出高端软件与新兴信息服务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新型显示产业。 其
中:(1)高端软件与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充分发挥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的 品牌效 应,把软件产业作为全市笫一大主导产业和笫一大支柱产业加速培育壮 大,在高端 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业实现突破。基础软件重点发展大型实时数据库、 嵌入式操作 系统、基本输入输岀系统软件(BIOS)等产品,实现自主可控基础软 件的产业化。 高端应用软件重点发展智能电网、通信、智能交通、工业、信息安 全等软件,巩固和 扩大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新兴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云计算、物 联网、移动互联网、电 子商务、数字内容开发、高端服务外包等,实现服务模式 和商业模式创新。
产业布局为打造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核心,南京软件园和江苏软件园为两 翼,
面 积约 100 平方公里的软件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快徐 庄、
江东等省级软件园以及麒麟科技创新园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一批高标准的软 件企业 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2021 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 4000 亿元,建成高标准的中国软件名城,2021 年达 到 10000 亿元,跨入世界软件名城行列。
(2)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依托国家宽带中国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南京” 建 设,带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和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适应物联网、 云计 算和下一代网络构架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和应用,提升新型网络设备、智能终 端产业 和新兴信息服务业及其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引领国家通信 与网络发 展方向的网络龙头、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业源头以及率先实现通信 与网络关键 技术突破的科研领头。
通信产业以南京通信国家技术实验室为创新载体,重点建设核心网络与互联 技术 研发中心、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研究中心、通信射频与天线研究中心、集成电 路设计 研究中心、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中心、通信协议与应用软件研究 中心 6 个 研究中心,成为我国通信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平台。
未来网络产业以中国(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中心为创新载体,重点打造 占地 1500 亩的中国(南京)未来网络谷(无线谷)核心区,重点建设体系结构、 路由交 换、测量管控、网络安全、内容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承 载网络、移 动网络、多媒体技术、三网融合等 12 个研究部,协同推进国家重大 基础设施 CEV [平台的建设,建成我国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和演进式发展的技 术融合平台。
以推进“智慧南京”建设为抓手,以麒麟科技创新园为重点载体,推进智慧 城市 产业中心建设,构建智慧城市产业院、三网融合枢纽中心、物联网产业研究 院、智能 健康产业基地等项口建设,搭建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商用 数据可信存 储及移动应用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健康管理知识平台等。建设以 智能交通、智能 设施、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教育与科技、智能公共安全、 智能市政服务等为特 征的智能产业。
2021 年全市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1000 亿元,2021 年达到 1800 亿 元。(3)新型显示产业。积极响应国家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战略,以液晶显示 规模化 发展、OLED 显示和照明产业化应用、激光显示核心技术突破为三大主攻 方向,将我 市建设成为国家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液晶显示产业依托高世代液晶面板重大项目牵引,重点攻关面板生产线工艺、 金 属氧化物技术、3D 显示技术、制造关键设备以及关键配套材料等技术方向, 进一步 扩大面
板和模组规模优势,积极引进核心材料、器件和关键设备等上下游配套项口。 OLED 显示和照明产业重点攻关透明、柔性技术,大屏幕显示技术、光提取技 术、
非激光结晶技术、准分子激光退火技术、氧化物技术、关键设备研制等技术 方向,大 力发展 AMOLED 显示,形成装备、材料等产业链配套。
激光显示产业重点攻关激光芯片、激光光源和图像引擎等技术方向,积极攻 克散 斑、高成本等现有瓶颈,利用激光显示大色域、高效率、长寿命等优势,积 极向激光 电视和激光投影灯等终端产品延伸。
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发展载体,全力打造占地 22 平方公里的中国 (南 京)液晶谷,建成国内领先、国际*流的新型显示产业研发与制造基地。
2021 年全市新型显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3000 亿元,2021 年达到 7000 亿元。 2. 生物产业。 重点突出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农业产业两个方面,其中:
(1)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发挥我市生物产业科技、教育、人才、创新基础优 势,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化学药、医 疗器械。 实施“白药创新工程”、打造十个新药创新平台、培育高成长性产业集 群。加快推 进高新区 10 平方公里中国(南京)生物医药谷、江亍高新园 10 平方 公里南京生命
科技创新园、10 平方公里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及南京经济技术开 发区生物医药产业 基地、南京化匸园 5 平方公里南京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建设,全 市形成 35 平方公里的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鼓楼区和玄武区整合区内资源,重点 建设一批生命科技产业孵 化器。提升我市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药物创新和产业化能力,把 麒麟科技创新园建成国家级医学科研中心,把南京 建成较大影响的全国创新药研发 和产业化基地。
2021 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700 亿元,2021 年达到 1500 亿元。
(2)生物农业产业。充分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生物信息技术、植物组织培 养 技术,重点培育生物农业、生物农业用品、生物食品、生物能源与环保、生物 信息等 五大生物农业产业集群,以漂水口马国家农业科技园为核心建设中国(南 京)生物 农业谷,江宇、浦口、六合、高淳各建一个生物农业产业园。
2021 年全市形成 200 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效益高的生物农业技术产品, 生 物农业产值达到 300 亿元,2021 年达到 500 亿元。
3. 节能环保产业。 以节能环保设计、丄程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新装备、 产 品及其服务业。集中培育和发展电机及拖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节能监测和 能源 计量等高效节能新技术和新装备。推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 染防治、 重金属污染防治、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控、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减 震降噪设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效膜材料及组件、 高效除污药剂等 应用为主的生物环保新工艺。打造 5 平方公里南京高淳节能环保 产业园、4 平方公里 南京六合节能环保产业园等集聚区。“十二五”末节能环保 制造业规模进入全省前 列。
2021 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1000 亿元,2021 年达到 2000 亿元。
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突出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卫星应用产业。其中:
(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攻克一批制约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 核 心技术与关键技术,推动应用创新及产业化,重点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 统集 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研发产业,提升高端装备产业化水平。重点突破人工智 能、新
兴电子、物联网等领域关键技术。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智能产业园重点推 进智能产 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新中心、智能产业国际企业孵化器和智能产业国 际科技合作 基地建设。南京江宇滨江开发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重点推进以隧道 盾构机、城市 轨道交通设备、隧道工程装备、丄程建设外包服务等高端装备制造 产品为主的核心 动力装备基地建设。
2021 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收入达到 800 亿元,2021 年达到 1500 亿元。 (2)轨道交通产业。充分发挥我市轨道交通产业整体竞争力强、产业链相对完 整、 综合水平全国领先的优势,重点发展车辆、牵引、控制、制动、信号、供电、 综合自 动化、AFC、检测等系统核心技术。加大推进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力度,重 点在浦口开 发区打造 4 平方公里的南京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依托南京轨道交通 示范线项 LI,推 动轨道交通产业的总集成、总承包,推进产业关键系统的自主国 产化产品的应用, 实现城轨和高速动车产业双扩张,建成国内*流、国际知名的 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 产基地。2021 年全市轨道交通产业收入达到 500 亿元,2021 年达到 1000 亿元。
(3)卫星应用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加快推广北斗应用与产业化的战略部署, 积 极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