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2021南京创新周:“信息高铁”启航助力麒麟科创园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admin8个月前 (10-01)南京产业信息31

  2021南京创新周即将到来,麒麟科创园作为南京市创新名城的核心区、综合性科学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在11家中科院旗下研究所的加持下,已经成为北京中关村以外全国中科院系资源蕞集中的区域。

  “宁”聚人才 麒麟科创园保障“信息高铁”建设

  有着我国计算机事业“摇篮”之称的中科院计算所,被公认为我国计算机产业人才与技术的源头,目前提出的“信息高铁”计划,致力于打造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自主技术体系,为IT3.0万物互联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新型应用领域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核心支撑。中科院计算所南京研究院(以下简称“南研院”)的成立,就是为了支撑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的建设。

  为更好地保障信息高铁试验场的建设,麒麟科创园管委会特批了4400㎡的办公场地给南研院作为过渡使用,同时在国科大附近建设占地50亩的“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预计2023年底交付使用。

  南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帮助院所留住人才,麒麟科创园一次性给院所分配了25套可免费使用的人才公寓,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迄今为止,南京的本地团队已经达到了100人以上,其中硕士以上占70%,研发人员占90%,100多人的员工队伍中管理人员只有9名,彰显了以研究为主的科研精神。

  核心驱动“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高速运转

  中科院计算所南京研究院在麒麟科创园正在建设的“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设施”是国际首个云-网-边-端一体化试验场,目前已完成试验场内场端-边-网-云的硬件连接,正在进行系统软件栈和运营服务平台研发,希望打造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信息高铁”联邦云服务体系,蕞终实现全国各站点协同连接的算力互联网,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推动IT3.0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进入“中国时代”。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建设的信息高铁测调系统承担着整个“信息高铁”算力互联网的管理和调度角色,预计今年底将率先接入北京、盐城、郑州三个大型“信息高铁”站点,以联邦制的形式为南京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算力服务。目前已经在自然灾害防控、智能网联车、智能农机、环保监测等行业开展行业智能化示范验证。

  “信息高铁”开放实验室(资料图)

  未来,麒麟科创园将基于“信息高铁”计划,引培上下游相关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推动南京市乃至江苏省成为IT3.0万物互联时代的基础科研和原始创新策源地,将南研院打造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引领性的科教融合新型研发机构,让“信息高铁”驰骋在创新名城,让“信息高铁”奔腾在美丽古都。

  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在海南正式列装

  全国集中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

  外交部:中方不同意台湾地区参加今年世卫大会得到广泛支持

  世界首例!猪到人的临床辅助异种肝移植手术在安徽完成

  开放中国·文物对话 基督教初入中国的见证

  美“苔丝”探测器新发现一颗系外类地行星

  海警2304舰艇编队位台岛以东海域开展综合执法演练

  摩洛哥专家:西方大肆操弄“台湾牌” 暴露双标本质

  中国日报漫画:畸形的贸易保护政策无益于美国经济健康发展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nanjing.021cf.cn/index.php/post/368.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南京-滁州来安汊河经济开发区江浦路 4000平单层厂房出租 带行车

南京-滁州来安汊河经济开发区江浦路 4000平单层厂房出租 带行车

南京-滁州来安汊河经济开发区江浦路 4000平单层厂房出租 带行车 地址 汊河经济开发区江浦路 租金 12元/(平方米·月) 可出租面积 4000㎡ 结构形式 钢结构  高度 10米 东西跨度:9跨,每跨8米 南北跨度:3跨,每跨18米 消防等级 戊类,合规 道路宽度 12米  行车:2跨*,每跨10吨 地面承重 3吨 电力荷载 250K...

揭秘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

揭秘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重视日益增强,碳中和的目标已成为各国政府及企业追求的共识。2020年,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体现了其走向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38个国家和地区设定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