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主导产业及发展条件分析
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师范) 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条件分析 张冰冰 201001035
主导产业及发展条件分析 ——以南京地区为例
摘要: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选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南京市 2011 年统计 年鉴。重点指出有哪些主导产业以及这些主导产业发展的条件。首先, 通过对南京市工业产业种类产值与总工业值进行比较得出该产业所占 的比重,在与江苏省该产业的产值与总产值的比进行比较,*后得出 南京市该产业的区位商。如果区位商的值大于 2,我们认为该产业为南 京市的主导产业。得出南京的主导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 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烟草制 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然后重点对主导产业进行 发展条件分析。 关键词:南京;主导产业;区位商 引言 初步核算,2010 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5010.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 。 在 全市 生产 总 值 中, *一产 业 增 加 值 142.02 亿 元 ,增 长 4.1%;第二产业增加值 2327.76 亿元,增长 13.6%,其中工业增加值 2005.26 亿元,增长 14.5%;第三产业增加值 2540.57 亿元,增长 13.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 2.8:46.5:50.7。在全市生产总 值中,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 39.6%,比上年提高 3.7 个百分 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4.2,比上年上涨 4.2%。构成消费价 格的八大类指数“七升一降”。由此可知,南京的主导产业主要为第 二、三产业。 一.南京市主导产业的确定
指 标 南京市该工业总 产值值(亿元) 江苏省该工业总 产值(亿元) 区位商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 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根据表格,我们可以知道在南京市的工业中有 12 个产业的区位 商1。分别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 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 装、服饰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 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 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而其中区位商2 的产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烟草制品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重点讨论。
二、南京市主导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南京市主导产业应该确立为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而无论是从全国工业化进程看,还是从国内区 域发展来看,做大做强南京制造业,符合我国三大经济增长级互动和 共赢发展格局的竞争需要的。我国已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做大做 强南京制造业是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我国正处在工业 化、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支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 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也正是制造业的发展保证了南京市经济的 持续、快速增长。 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 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条件 南京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国家重要 的高等教育中心,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列各城市第三位。截至2010 年,全市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53所。新招收本专科生 22.57万人,在校学生70.61(不含研究生)万人。在宁高校及研究生培 养机构招收研究生2.9万人;在校研究生8.73万人。南京拥有985院校2 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南京地区共有27 项成果上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 项,二等奖17项。2010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4家, 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176、市级35家。省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94 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5家。年末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 院院士分别为46人和31人。拥有大量掌握计算机设备、软件知识的高 素质人才,熟练的技术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 充足,南京市有大量来自安徽的打工者,他们为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 造、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 劳动力。 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发展条件 石油加工与化学工业的发展条件相似,而这两个产业在南京的地 区生产中的区位商都较高,故此一并分析。 (一)、历史条件 三十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在此兴建了我国*早的化工 基地-永利铔厂,时称远东*一大厂,开我国现代化学工业之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永利铔厂扩大发展为南化(集团)公司。永利铔厂的
建立为以后的化学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以 及珍贵的经验教训。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是国家级的化工园区,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资金 和项目在南京化工园区,是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沿江开发”战 略的重点工程。“十一五”期间,将引进一批新的大型重化工项目, 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延长生产业链,提高产业层次。进入园区的企 业可以享受各种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 (三)、交通条件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 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以接受主城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 辐射带动以及放大沿江开发对腹地发展的带动作用为目标,构建区内 与区外、江北与江南、沿江与腹地、城镇与工业园区之间沟通便捷、 合理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空港物流园北邻建设中的六合机场和规划 中的四桥连接线,南有宁启铁路,宁连、宁淮高速公路分别从东西两 侧穿过,交通条件得天独厚。2010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 转量329.7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4%;完成货运周转量3439.40亿 吨公里,增长21.9%。全年新增出租车229辆,完成更新3199辆,出租 车总数达到10593辆。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达到8695标台,其中地铁 915标台。 (四)、产业集聚效应优势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 已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为支柱,以软件和服务 外包、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先进制造 业和现代服务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南京位列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 强”第 5 名,是国际上看好的 21 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区*具发展前景 的城市之一。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 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 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 南京不仅有前面提到的南化集团公司,国家又相继投资兴建了扬 子石化公司、南京钢铁(集团)公司、南京热电厂、华能南京电厂等 一批大型、特大型企业,石化、冶金、电力等。在化工园区巴斯夫, 德纳,塞纳尼斯等大型化工厂之间形成了关系密切的产业链,不仅降 低了生产成本,也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了良性的产业集聚效
应。并且建成了多区域化工集中区如:竹镇工业集中区,程桥工业集 中区,马集工业集中区,横梁工业集中区,东沟工业集中区,新篁工 业集中区,冶山工业集中区等。使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制品业更加成 为南京的主导产业。 三、南京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 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 3 个副城构成。新城包括龙潭 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 新城、淳溪新城。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 区。 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 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主城将形 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 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主城外结合副 城和新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 铁、航空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 业板块。 四、南京产业发展的一点建议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公众对南京产业发展也给予了 高度关注,对优化南京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方面提出不少意见和建 议。关于产业结构,很多意见指出南京产业结构过重,工业发展应更 加关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再发展有污染的化工产业等。 有的市民提出南京的城市经济发展应该走二三产并举的方针,要高度 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诸如高级、精密、尖端的基 础装备和成套设备。只有工业发展了,三产才有更好的发展;关于三 产,很多市民提出除了规划提出的发展现代旅游、金融、商贸、科技 研发以外,南京还要突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等,这个建 议,我们在规划成果的产业发展引导部分认真采纳,关于产业门类和 产业搬迁问题征询了市发改委、经委等部门的意见,在成果中予以落 实。 关于产业布局,有的市民提出南京工业布局过于杂乱,开发园区 数量多、分布散,建议在空间布局上强化集聚,发挥规模效应。这方 面的意见已在规划成果中已有所体现,如规划提出要集中建设十二个
工业集中板块,控制工业用地分散建设和低水平建设。此外,有很多 市民建议主城的工业还要进一步搬迁,如河西的卷烟厂、铁北的化纤 厂、铁北化工污染搬迁等;有市民希望东山副城内的工业进一步加快 搬迁,减少对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影响;有市民对加快江北地区的产业 布局调整、改善地区人居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迫切要求,如提出要加强 江北地区分散小化工和污染严重化工的搬迁整治;还有市民加快仙林 副城工业治理,如新尧地区化工污染治理。这些建议,我们在城市总 体规划布局原则内已有基本表述和要求,并针对不同城镇的产业布局 和调整优化要求提出了具体规定,并在用地空间布局上予以落实。但 具体的实施进程则需要结合地区发展和工业发展布局的进程逐步予以 落实。 从南京市现有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产业的资源利用率较低的。 所以南京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走循环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 路。循环经济的实现和发展还要有赖于政府的全力推动和相关科技的 投入,需要将不断研究出来的高新科技去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并且 以法律等硬性手段来规范与推动 “循环经济 ”的发展。此外建立以 “绿色 GDP”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指标和新的地方政绩评价体系。把 GDP 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建立将环境成本从经济增长的数值中扣 除的 “绿色 GDP”指标,形成我们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准在于是否能够 解决重污染型产业与人类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 四、参考文献
[1]南京市 2011 统计年鉴.2010 年南京工业产业及其产值 [2]江苏省 2011 统计年鉴. 2010 年江苏省部分工业产业及其产值 [3]南京市 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