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工业园区在转型中嬗变
近年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受到各地的追捧。在工业园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凸现出园区总体规模偏小、集约化不够;产业结构趋同;用地难、融资难等系列问题,一些中小工业园区更是面临着发展瓶颈,而作为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的工业园区却依靠转型升级,实现了工业园区的华丽转身。
“J6梦工厂”微电影周、“2013年机构化天使投资峰会”、文化创意沙龙一系列的活动,让今年落户南京J6产业园的江苏嘉良文化传媒的老板游安良连呼过瘾,这里每一处都有文化氛围,每一场活动涌动着创新的因子,选择J6真是没看错!
让游安良青睐的南京J6软件创意园,前身是石马工业园,是秦淮社区的“社办”工业园,2012年街道与博济科技园合作,对石马工业园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形成了以文化创意类企业为主要业态,按照“一园多区”的规划理念,分为创意产业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引进基地、企业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
“明确定位后,我们优先引进了一批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创意相结合的现代传媒、动漫制作企业。”J6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整个园区已引进企业60余家,其中文化企业30家,已发展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级科技创业园”、“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器”。
针对园内入驻企业的不同情况,园区制定了《创业企业租金优惠制度》、《成长性企业奖励制度》、《在孵企业与毕业企业管理办法》等扶持、鼓励发展政策,同时关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政策宣讲、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税费优惠减免政策,为新生的文化产业提供*好的服务保障。*近,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南京中心又落户园区,这将帮助科技型企业提升其融资能力和融资效率,助推企业快速成长。
深秋时节,秣陵街道一片繁忙景象。记者在街道科创中心看到,一幢20层的大厦已封顶,秣陵科创中心主任马钢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大厦,在这里还要建5幢,这是街道全力打造的总部经济大厦,也将成为秣陵转型升级的地标工程。
“面临着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只有进行主动转型发展才能勇立潮头啊。”秣陵街道负责人深有感慨地说。近年来街道经济发展擂响转型升级战鼓,加快腾笼换鸟步伐,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街道全面启动了科创中心工程建设,对百家湖科技产业园原有工业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了20000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同时,还加大对工业园内企业转型升级的帮扶力度,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研发楼,加快工业企业向科技研发型企业转型。目前,双龙大道、正方大道、苏源大道两边已调成研发用地;爱维斯货架原来为“三高两低型”企业,按照“优二进三”战略,原有老厂房将拆除,新建孵化器;两港仓储正在向两港科技研发园转型,该园规划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
资料显示,街道秣陵片区、百家湖片区、东善桥片区及村级工业园四大板块的工业园区,已集聚企业328家,初步形成了通讯电子、汽车及配套、智能电网和机械加工四大主导产业。
在秣陵街道牛首社区工业园,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工业园已清退两家企业,社区的租金收入一年要损失100多万元,但他们腾出5000平方米的厂房,为社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
经过多年的发展,牛首社区可支配收入已从开发初期的几十万元发展到2012年的1500万元,成功跻身“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但社区并没有陶醉,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现有的资源、规模和过去那种老一套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再取得更大的发展。“只有将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施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社区经济才能实现新的突破!”牛首社区负责人不无深思地说。
正在建设中的南京地铁三号线经过牛首社区,社区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提升工业园档次、实施转型发展的好机会。社区提出将工业园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园区,目前已完成了规划效果图,并先期启动了2幢研发楼的建设。
牛首工业园的变迁,折射的是整个秣陵街道的产业转型升级潮。太平社区工业园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古歌文化为平台,着力打造成古歌文化特色园区;湖滨社区工业园将按照整体规划,逐步打造为产业配套区和高端服务业园区……一场园区转型升级的集结号正在吹响。
行走在秣陵街道的工业园区,记者看到的是从厂房到创新工厂、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升级蜕变;而让记者深刻感受到的是一场更大规模、更深层次观念的改变正在激流涌动。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