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南京经济大走廊只需要这样一个数字:12km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读懂南京经济大走廊只需要这样一个数字:12km
华润置地中心200米地标建筑群效果示意图
城市的每一步发展,都有脉络可循。随着南京城市新一轮产业转型的逐步推进,以数字大道为主轴,串联起河西南京金融核心区,雨核南京数字核心区以及南部新城南京文化核心区,长约12公里的“南京经济大走廊”已初具规模,成为南京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旗手,深度赋能城市发展。
12公里是一个空间上的尺度,也是南京产业升级转型的内驱动力,是城市空间的再创造。南京的野心,藏在这12公里的经济大走廊上。这里既是南京经济大走廊,也是产业大动脉,以此为基点打通南京产业升级任督二脉,开启南京产业升级与裂变之路。如果说传统意义上城市开发、经济升级走的是加法法则,这一次经济大走廊的提出,则是乘法法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里有金融创新,有数字创新,还有文化创新,这里是创新的走廊,是面向未来的走廊,同时也是南京的雄心所在。那些数字的希冀,文化的璀璨,借由创新金融的便利,*终都将成为照亮南京城市的未来之光。
数字大道全线通车,空间上真正实现无缝链接
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集群化发展常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南京传统的城市中心新街口更多承担的是商业功能,缺乏产业、金融等多元业态,无法形成产业集群、辐射周边,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为寻求进一步发展,南京随后规划建设了多个以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新中心,比如河西新城、南部新城、雨花数字城核心区等。这些新中心的崛起,为南京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也是南京发展核心由主城向外拓的*一步,更新了城市格局,变为点状发展格局,即主城范围以外,散布多个点各自发展。
然而,点状格局形成一段时间后,单点的发展高度到达上限。南京,将如何实现城市跃级,和再次经济迸发?继传统主城发展格局与点状发展格局之后,城市下一个阶段所需要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样的?
纵观国内一二线城市发展脉络,模式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由点状发展,转换为片区协同发展。
比如北京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是我国北方*大的城市群和国家核心增长极,引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深圳大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杭州在发展了西湖和钱塘江后,规划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成为杭州发展第三极。
从它们的案例中看出,点状发展后,城市格局将向片区统筹发展模式递进,形成1+1+13的效果。南京也已悄然形成了此般格局,有一条“南京经济大走廊”已经成形。
在主城的南边,河西新城、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南部新城都有了强大的产业基础与城市配套。一条数字大道,将这3个区域连在一起,形成大走廊发展格局。从单一的点状发展,跃级成为片区发展模式。成为南京*一个片区联动统筹发展的区域。
随着数字大道的全线通车,以其为主轴,河西新城南京金融核心区,雨核南京数字核心区以及南部新城南京文化核心区在空间上真正实现了无缝链接,从之前的各自发展,转向协同共进。
在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很公司副总规划师尹康看来,数宇大道也可以称作南京城市的1.5环,在城市规划里从河西新城到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到南部新城,贯穿了南京的金融、数字以及文化中心。特别在数字大道通车后,河西往来雨核仅需5分钟,使得三大核心区完成从点到线的升级转型,在空间上为“南京经济大走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经济助力,内核上形成更为紧密的依托关系
为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南京市在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万亿级软件产业培育行动的基础上,出台《南京市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持放大首座中国软件名城优势,推进力度继续“加码,提出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建成领先的数字经济名城。在这一过程中,南京经济大走廊中的河西新城南京金融核心区、雨核南京数字核心区以及南部新城南京文化核心区在内核上正在形成更为紧密的依托关系。
其中,河西新城金融核心区以聚焦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商务功能为主体。河西CBD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央商务区,江苏*一CBD,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倾力打造的全国重要的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如今,区域内已集聚超1000家金融类机构、近1000家股权投资公司,金融中心名副其实。
南部新城人文核心区,立足城市人文传承,是特色文化发展极。大校场600多年的风雨,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传承,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沉淀。抓住大校场搬迁的契机,力争于未来十年内实现区域生产总值达300亿、吸纳15万人就业的宏大目标,打造有特色文化的、具有旅游目的地功能的城市发展区域。
雨花数字核心区,聚焦基础软硬件、信息安全等重点产业,推动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数字经济原始创新策源地。南京是软件产业发展的一方沃土。早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南京就开始布局软件产业。2016年,南京成为全国首家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业务的收入首次超过了1000亿元; 2019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100亿元,涉软企业超过5300家,从业人员超过82万; 2021年,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7200亿元、增长20%;目前,南京市的软件产业规模位居全省*一、全国第四。从省内来说,数字经济看南京;从南京市域来说,数字经济看雨花。2021年,雨花台区软件产业领跑全省,累计新增软件产业建面395万平方,总量超1000万平方;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00亿元,比重占全市约40%、全省约20%,近三年年均增长20%。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25年,雨花数字核心区的涉软收入会迈向4500亿,从业人数预计将达到40万人。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和服务等相关产业”,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尹康认为,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在内核上进一步联通“南京经济大走廊”的三个发展区域,使得金融、数字和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互相交融、激发的正向关系。
产业集群形成中心吸附,在城市发展上深度赋能
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必将以产业为驱动,在就业中心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居住和服务中心,并产生进一步的吸附功能,重塑城市格局、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雨花数字城核心区作为雨花台区全力打造的数字城核心区,目前已经汇聚着6000家科技企业、722家高新技术企业、1013家“四上企业”、51家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34家市级以上孵化器......此外,总计30余万软件从业人员,也让此地成为平均年龄全市*低、平均学历全市*高、平均收入全市*高的“高精尖聚集区域”,为板块进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南京经济大走廊,“一廊三心”大片区,以数字大道为廊道,覆盖了河西新城金融中心区、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南部新威人文核心区,也覆盖了南京产业投资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序列中近6/7的领域,构成南京未来第三产业的主力军.
“一廊三心”通过共建模式融合发展,实现资源要素自由流通,通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终形成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形成新的产业、居住和服务中心,并自身激发出中心的需求,产生进一步的吸附功能,打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有望成为辐射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领极,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全国第五极提供重要的支撑。
作为南京面向未来的经济大走廊,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凭借什么,成为其中极为重要一-环?
首先是区位发展潜力。雨花数字城核心区,位于南京经济大走廊的中间位置,以数字经济赋能,填补了“南京经济大走廊”的空白部分,解决了此前各区各自发展,未能融合贯通的问题。成为了东西贯通、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达到了1+1+1 3的效果。
其次是产业定位契合城市发展趋势。2022年5月17日,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召开。在这场会议.上,南京提到:要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当好江苏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主力军。在新发展形势下,南京正力争在数字经济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为了用好数字经济这一 “关键增量”,南京提出了一系列时间明确、指标清晰的目标:到2024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力争到2025年,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万亿;数字贸易产业规模达到200亿美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0家;一网通办率达到90%.....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将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南京着力发展的大方向,是南京的支柱产业。而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将承担一半的数字经济指标,到2025年,雨花数字城核心区的涉软收入会迈向4500亿,占据南2025年信息服务业规模万亿目标的45%。
这也就不难理解,雨花数字城核心区的地位能够与河西新城、南部新城比肩了。大势所趋,肩负重任!雨花数字城核心区作为走廊的中心和重要-环,起着连接两端的重要功能,承接外溢 ,未来将潜力无限。而雨花数字城核心区作为雨花中心,也将成为南京核心板块。相较其他板块,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周边还有更多的土地待出让,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一个好的核心区打造,除了官方背书外,还需要一位“核心合伙人”。华润置地落子雨核,规划建设百万方城市综合体一-置地中心,以强大的品牌实力、雄厚的资金实力、前沿的资源整合能力,在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再造中心。华润置地中心规划建设约200米摩天地标重塑雨花高度,聚荟万象购物中心、MIX街区商业、文体公园、星级酒店、精英公寓、品质住宅等多元业态,以一座百万方城市综合体,深度参与南京经济大走廊的时代建设,焕新雨花城市新封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