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南京古粮仓重新焕发生机近期有望重现
在距离主城区70多公里的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有一个古村落,明朝时期曾经是市井繁华的漕运码头和粮仓,向当时的都城南京供应粮食。近期,这个逐渐陈旧破败的村落将重新焕发生机,向后人讲述当年的历史文化。
在这张古代漕运水系图上,胭脂河连通着石臼湖和秦淮河,而在胭脂河西岸,就是这个曾经叫做梅梁渡、现在名叫仓口村的地方。
南京市溧水区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史弘玉表示:“当时明朝建都在应天府,主要是江浙漕粮,要运到应天府去,就要经过太湖、胥河到固城湖,固城湖往北到石臼湖 ,石臼湖经过梅梁渡,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梅梁渡到胭脂河,然后到秦淮河,进入秦淮河就可以到南京应天府了。”
史弘玉介绍,明朝时期的高淳、溧水同属于溧水县,溧水县上缴皇粮的仓库在水阳江附近的水阳镇,位置偏远,为了方便粮食运输,明朝隆庆元年的溧水知县贺一桂把设在水阳镇的皇粮仓库迁到梅梁渡,并命名为“便民新仓”。
史弘玉:“原来在这一片大概有40间平房,叫便民新仓,老百姓的粮食集中到便民新仓里面,通过梅梁渡码头运到京城应天。因为叫便民新仓,后来约定俗成就把梅梁渡叫成仓口,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村叫仓口村。”
此后的仓口村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度非常繁华。如今,古渡口依然留有拴船石,村落内还保留着几十处古祠堂和古宅院,这种古代消防车,也在向后人讲述这里曾经的不平凡。
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塘西村村民:“一头站着几个人压这个杆子,老百姓来救火了,排着队拎水往里面倒,把两头一压,这个是水***,铜的,就往火上打,能打两层楼房这么高。这边有四个字,叫备而不用,那边有四个字,叫邱氏水龙,这个是消防用的火钩,水龙的水不是要打到屋里去吗?打不进去的话,就用这个火钩把墙打一个洞,把水***伸进去喷水。”
目前,仓口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已经得到南京市政府批复,昔日的古粮仓将重现在世人面前。
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塘西村党总支*许白金:“建成粮仓的形状建成历史博物馆,仅仅是一个记忆,不是使用型的,把我们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通过便民新仓建设,把我们的三产,乡村旅游带动起来,带动我们这里的乡村振兴、农业发展。”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会峰、徐授科报道)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